股票跌停意味着什么?
股票跌停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股价大跌,说明公司基本面出现了问题,或者是经营不善导致的。但是如果股价跌停,那么就不一定是这这样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有的股票跌停,有的股票却不跌停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以下几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先,这些股票的基本面不错,业绩稳定增长,有的甚至是行业龙头。所以,即使出现大跌,也不会影响它们的股价。
一:股票跌停意味着什么意思
股票是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二:跌停股票第二天会怎样
不一定,股票跌停后第二天大概率会延续下跌的走势,但股票涨跌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比如:供求关系、资金量、业绩、政策、消息等,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这些情况综合分析。股票跌停的因素较多,比如:利空消息、主力出货、情绪极度恐慌等,沪深两市股票涨跌幅限制为10%,创业板和科创板股票涨跌幅限制为20%。股票跌停,股市证券术语,是指股票下跌10%或者st股票下跌5%,致使无法在该价位卖出。
沪/深两市某只股票在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限定上下10%浮动,上涨10%为涨停,下跌10%为跌停,每天都可以涨停/跌停10%;st和*st开头的是5%的涨停/跌停限制;新股(N开头的)上市的第一天不受10%的涨停/跌停限制。
在我国股市交易制度中,有对于每天股价的上涨幅度进行设定,规定非ST股票(除了首日上市)每日的涨跌幅不能超过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ST股的涨跌幅不能超过5%。也因为有次交易制度,在一日股票出现下跌10%或者5%之后,价格就不能出现比之更低的申报价格,这时候也就是常说的股票跌停情况,此时价格被称为跌停价。
股票跌停表示一只股票一天最大的跌幅出现,如果不是设置有跌幅限制,下跌的幅度可能更大。我国为了保证股市交易市场稳定以及降低出现暴涨暴跌的走势的几率而实行的涨跌幅限制制度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每日的跌停股票可以在看盘软件中获取,每日都会跌幅榜排名,这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股票跌停。
在一般情况下股票跌停是意味着个股当天的卖出单远大于买入单,市场上看空的投资者是比较多的。股票跌停往往是指股票价格下跌10%或者是ST股票下跌5%,导致该股票无法在该价位卖出。
通俗来讲,就是股票价格下跌到一定幅度以后,就会出现股票跌停的情况,股票价格将不会再继续下跌。在股票投资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是比较大的,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市场因素、企业因素、利好消息、利空消息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
一般情况下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就会出现上涨或是下跌的情况。但是在股票投资市场当中,股票跌停了之后还是会出现上涨可能的。而造成股票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主力利用一个利空消息打压一只股票到跌停,为了在股价处于低位的时候收集筹码,而后在尾盘吃进筹码造成股票价格的拉升。另外就是股票跌停时封跌盘比较少,当天可能会出现再次上涨的情况。
三:股票跌停了还能买入吗
今天突然发现,A股市场中股票型ETF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大关。
虽然说与公募基金接近30万亿元的整体规模相比,ETF规模还比较小。
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重视这类产品。
比如各家对中证1000ETF的争抢大战。
相比于主动基金,ETF基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费用率低,场内交易灵活。
除了这些明牌的优势之外,ETF未来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巨大。要知道很多行业还没有被ETF产品覆盖到,比如医美、风电。
市场越来越热闹,投资者对ETF产品的认知越来越强,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回顾一下2季度ETF市场的表现情况。
一、区间收益率
2季度表现最好的行业是食品饮料。
在做2022二季度ETF产品梳理前,我的一直觉得2022Q2净值表现最好的行业是新能源行业。
为啥呢,因为它最近表现得太猛了啊,但结果却非常打脸。
ETF净值涨幅1前十名中,有9只是食品饮料类的ETF,唯独混进一只汽车ETF。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枪打出头鸟,对于那9只食品饮料类的ETF我没啥兴趣,就是想知道怎么就混进一只汽车行业的ETF。
国泰基金的汽车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与新能源车主题的ETF持仓有交集,但也存在差异。
指数苦宁德时代久矣,懂的都懂。
再看看跌幅榜,清一色的海外产品,相比之下,我们A股还算是坚挺了。
二、规模
截至2022H1,规模最大的ETF是华夏基金上证50ETF,超过530亿元。
另外,这个表还有两个信息点值得讨论。
其一,在规模前十大ETF名单中,华夏基金独占4席,其他基金公司均只有1只产品入围。
华夏在ETF上面确实是下了重注。
其二,有四只行业ETF出现在榜单中,分别是两只中概互联网行业ETF,两只证券行业ETF。
市场开始展现出对于行业ETF的热情。
这点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跟很多投资者交流的时候能够发现一个共性,大部分人对于个股实际上是不懂的。
比如说你问他锦浪科技怎么样,他可能会说不知道这家公司。
但如果你问他光伏怎么样,他会说非常好。
这就是目前散户们的现状。
对于他们来说,个股的门槛太高,买行业ETF是性价比之选。
三、持有人结构
按照机构持有比例,我统计了排名在前十名和后十名的ETF产品。
同样发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机构持有比例越高的ETF产品,平均规模越高。
机构持有比例最高的10只ETF产品,平均规模超过30亿元,机构持有比例最低的10只ETF产品,平均规模只有2亿元,相差了15倍。
可能很多投资者会觉得,也才30亿元嘛,也没有多少。
我给大家算一个数,截至2022H1,市场中所有权益型(排除货币型、债券型)的平均规模是17亿元,如果计算中位数,则只有2.23亿元。
所以不要被规模最大的几只ETF骗了,实际上ETF市场符合极点型的的分布。
规模超过百亿元的ETF只是少数几个金字塔尖上的产品。
第二、机构持仓比例最高的10只ETF产品,更偏向于市场冷门的产品。
除了国寿300ETF、饮食ETF,其余8只产品跟踪的都是市场中偏冷门的指数。
比如央企创新、央企调整、央企改革这些指数。
与我们常见的机构投资者不一样,这些ETF的机构投资者以央企为主。
比如华夏基金的央企改革ETF,2022H1第一大机构投资者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持有比例超过80%。
与市场化的ETF不同,这类ETF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过发行ETF份额,可以优化央企的股份配置,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
它们是ETF市场中比较特殊的存在。
四、份额
份额变动可以看出市场资金对于ETF的偏爱程度。
资金流入较多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医疗、互联网,广发基金的纳斯达克ETF也出现了较大的资金流入。
看的出来,资金的投资方式还是以抄底为主,医药、互联网、纳斯达克,这些都是跌得比较狠的行业或市场。
话说抄底其实也是一种投资策略,但好像不太被主流的机构所认可。
比如国证指数公司发布的创成长指数,成分股的选择方案中考察了过去一段时间的股价表现,涨得越好的股票被纳入指数的可能性越高。
实际上这是一个追涨的策略。
但是我真没看到一个smart-beta指数是以抄底为策略。
在股票市场中,相比于抄底,追涨可能是那个长期收益更高的策略。
五、波段收益
波段收益的衡量方式是通过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由于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每半年披露一次,因此统计区间为2021年年末至2022年6月底)
以上两个数值分别形容报告期内持有人的平均收益以及基金净值的增长。
如果二者之间差值显著,则证明持有人在报告期内挣到了波段交易的超额收益。
波段做得最好的投资者大部分来自于境外或者跨境ETF产品。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首先,跨境ETF的波动更大,这些动ETF本身就会吸引乐忠于波段交易的投资者。
其次,涨跌停的限制有利于正向的波段收益。
比如中概互联网公司在4月份经历了多次暴涨暴跌,这些跟踪中概互联网公司的ETF经常性的以跌停、涨停开盘。
产品跌停,场内投资者卖不出去,自然少了很多低位卖出的投资者。
反过来也一样,产品涨停,投资者买不进去,自然也少了很多高位接盘的投资者。
两个正向反馈同时发生,最终形成了以中概互联网行业ETF为主的排序。
四:为什么涨停的股票买不进去
封涨停了,并不是说买不进了,你挂涨停价买入,仍然有机会买入的,只是看卖的人多不多,如果多的话,排队排到你了就可以买入,排不到就买不进封了涨停有的是可以买进。
股票成交的原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当股票涨停的时候,那些买得早的是可以成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