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基金会的会徽是什么动物?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采用
这个活动叫“种群像素化”,简而言之就是用野生动物的现存数量作为像素值来组成它们自己的图像。众所周知,像素值决定着图片的清晰度,因此,动物越濒危,像素越低,图片也就越模糊。不管如何,我觉得这个创意真的非常棒,可以让人非常直观地通过视觉感受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现存数量,分享一下当时活动的一些图,有一些图尚可辨认,有一些图已经看不太清了。
顺带一提,WWF这个组织的徽标上是一只大熊猫,当初他们选择大熊猫作为徽标是因为觉得它是美丽可爱的濒危物种,有着吸引人的特质,受到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喜爱,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一: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什么动物
大熊猫如果若干年以后繁殖的像猪一样多,国家还会列为珍稀动物吗?
那呆萌的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这点估计连小朋友都知道了!当然按大熊猫的繁衍德行,想达到像猪一样的规模,很明显也是不现实的,但万一以后技术成熟了,复制粘贴下就一只大熊猫,它还会成为珍稀动物吗?
珍稀动物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只有大熊猫成了国宝?珍稀动物仅从名字定义来理解,那肯定是珍贵而又稀少的动物,但很多时候它又和濒危动物扯上关系,濒危野生动物指的是由于物种自身或者人类以及其它动物、或者自然条件变迁或者或者栖息地受到灾害影响,种群面临灭绝风险的生物种群!
当然一般所谓的濒危动物指的都是珍贵且濒危稀有的野生动物,但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列的动物有很多,其中在中国的就有小熊猫、白颈长尾雉、大熊猫、伊犁鼠兔、金丝猴、白鹮、中国大蝾螈、娃娃鱼与扬子鳄等!但在2016年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
尽管级别降低了,但大熊猫仍然是国宝级别待遇!而且能享受此殊荣的只有大熊猫!小熊猫和金丝猴都很可爱,仍然是濒危,为什么就只有大熊猫能称得上国宝呢?
大熊猫是如何成为国宝的?
准确的说大熊猫成为国宝也就是这半个多世纪的事情,一直以来大熊猫都是默默无闻,其地位远不如龙、凤和麒麟这些传说中的动物!尽管大熊猫在四川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一直到1869年才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大卫介绍给西方世界!
在法国动物学家阿方索·米奈-爱德华仔细检查了大熊猫的骨骼和牙齿后,他认为这种动物不是熊,而是浣熊,和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熊猫非常相似,为了区分它们,根据两者的体型,就成了大熊猫(另一说法是猫熊翻译错误,习惯的差异将猫熊读成了熊猫,这个证据是台湾仍然叫做猫熊!)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大卫
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有几个:
- 首先是大熊猫是一种经历了冰川期的物种(熊猫已经有800万年的历史),在更新世时期曾经遍布整个中国南部地区,甚至包括东南亚部分地区,1915年曾在越南和缅甸发现过大熊猫的化石!所以大熊猫的活化石资格,是其成为国宝的第一个条件!
- 其次则是它不属于任何历史或者图腾相关的动物,比如龙凤等,所以它没有那么多负担文化意义上使得负担!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一种黑白两色,且呆萌的动物,无论它们做什么动作,看起来都非常可爱,连打个架也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大熊猫从1956年7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真正第一次开始宣传以来,媒体就事无巨细的介绍熊猫。到196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将大熊猫列入了首位,四川也准备开始成立大熊猫保护区!
而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被送到国外的熊猫也逐渐深入西方民众的心中,1961年世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采用大熊猫作为会徽,无疑是推波助澜!之后十几年里,媒体和艺术创作都屡次将熊猫形象列入宣传,因为熊猫的形象没有历史负担!关于熊猫的各种系列产品,从1956年的熊猫收音机,到熊猫电视再到熊猫乳制品等等,全方位开始宣传!到了七十年代时大熊猫俨然成了中国的象征!
熊猫1501收音机
熊猫外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获赠“玲玲”和“兴兴”大熊猫一对,为了向美国方面解释这一决定的重要意义,林业部野生动物官员首次使用了国宝这一说法,当运输大熊猫的美国空军军机抵达华盛顿机场时,“玲玲”和“兴兴”受到了宛如国家元首访美一般的礼遇!
尼克松访华
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也获赠大熊一对,是“康康”和“兰兰”,日本政府对它的待遇比美国政府还夸张,此后这两个国家的待遇就成了赠送大熊猫的标配,国宝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时日本接头的熊猫公仔
珍稀物种有很多种,但具备国宝级意义和外交功能的,唯有大熊猫!
大熊猫如果到了人手一只的时候,它的价值会比猪便宜吗?猪已经成为工业化养殖的典型肉蛋白提供动物,它的价值受到市场上肉价的影响,生猪价格6月底大约18一斤,一头猪一般150-200斤,价值大约3000-4000元!
熊猫如果人手一只,它能比猪便宜吗?
绝对不可能!这是由于大熊猫的繁衍特性决定的,大熊猫4-8岁性成熟,妊娠期8-9个月,一胎产仔一般只有1-2只,体重只有85-142克,2个月后才能睁眼,3个月后才能爬行,母乳要吃到一年以后,需要1.5-2年才能离开母亲!
这个特性决定了饲养繁衍大熊猫的成本极高,一胎产仔少(猪一胎产仔十几只,成活率几乎100%),那么繁殖比例就低,一个养殖场需要养殖大量的母熊猫才能足够产仔率,首先这个成本就会拖垮养殖场!而出生时都不睁眼,死亡率高,人工饲养成本自然就极高了!
刚出生的熊猫和老鼠差不多大
还有母乳居然要吃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只母熊猫可能在2年内都无法繁育,这个人工饲养的成本高到太夸张了!简单的说即使繁育技术成熟了,100%成活,那么熊猫也是有钱人的宠物!因为熊猫吃的是比较少见的箭竹!
而熊猫爱吃的箭竹则分布在四川和湖北以及云南等地,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天要吃15-20千克箭竹,如果你在浙江养一只,那么天天空运箭竹给它吃吧!要么专门给它去开辟个种植场地!2020年5月12日,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宣布,因为疫情期间无法及时做到每周两次空运新鲜竹子,所以只能将“大毛”和“二顺”送回中国四川!
因为大熊猫非常挑食,它喜欢吃中国的箭竹,而且还必须新鲜,如果叶子黄了直接就不吃,所以闹到没有办法的卡尔加里动物园只能打算将大熊猫先送回中国!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抱着两只熊猫
所以即使是复制粘贴出大熊猫来了,0元单价赠送给你也养不起!这注定是一种贵族动物,而且大熊猫偶尔也是吃肉的,非常很凶猛,想让大熊猫当宠物的朋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尽管我们养不起,但真那么多的话,目测大熊猫要从国宝宝座上摔下来了,但必须要提醒下,大熊猫的所有权都在中国,尽管技术在进步,但只要控制总量,它永远都是国宝!
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会徽是什么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徽标的主题是一只大熊猫,其实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有真实原型,名字叫“姬姬”,是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于1958年以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与北京动物园换得的一只雌性大熊猫,后来生活在伦敦动物园。中文名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在更名为世界自然基金会)。
创办人:朱利安·赫胥黎爱德华·赫尔曼PeterScott盖伊·芒福德博士。
成立时间:1961年9月11日。
总部:瑞士、格朗主要人物:爱德华·赫尔曼克劳迪·马丁博士。
基金会主席:伊米卡·安耀库。
方法:游说、研究、提供解决方案。
志愿者数目:大约4,500人。
口号:foralivingplanet。
三: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什么图案
大熊猫,学名“猫熊”,我国特产珍贵动物。脑袋大,耳朵小,身体肥胖,四肢粗壮,尾巴短小。身披乳白色皮大衣,耳、眼周、肩部、四肢呈黑色,黑白相间,相映成趣。大熊猫是生活了三百余万年的古老动物,禒缉操垦鬲旧叉驯常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把大熊猫作为会徽和会旗的图案四: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采用
隐居山野林间,大熊猫用“和而不争”的德行,固守和谐安宁
中国国宝大熊猫
对于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迁,大熊猫远比人类更有发言权。在9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大熊猫就已经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到更新世时经历了从小种大熊猫到大熊猫巴氏亚种的演化,到全新世时演变成小型大熊猫,即今天的大熊猫。
大熊猫家族在更新世时最为繁荣昌盛,体型最为庞大,分布范围广及中国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还曾遍及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和老挝等地。现在,仅在我国的化石出土地点已达数百个之多,是我国更新世中晚期华南地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典型代表。但随着地质地壳和气候环境的变迁,人类的兴起,天敌和疾病等,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被缩减、分割和破碎化。
截至目前,大熊猫仅分布在青藏高原向东过渡的高山峡谷中,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数量稀少,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全球野生大熊猫数量仅1864只,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数量稀少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是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它被誉为“活化石”,是中国的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为了保护大熊猫,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就启动了大熊猫保护工作。保护形式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以颁布法令,建立保护区的方式使大熊猫的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启动了致力于大熊猫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迁地保护工作。就是在这样全面推进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中,使我们有机会得以接近和观察大熊猫,以窥其奥秘,解读其独有的文化特质。
熊猫宝宝集中亮相
大熊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暗合
大熊猫的外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不谋而合。擅长大熊猫彩墨画的画家童昌信作了一幅名为“天之骄子”的画作,画中两只幼年大熊猫抱团而卧,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环抱和依存的画面,像极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天下第一图”的太极图。
同样,成都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明赐东先生利用大熊猫设计的“熊猫太极图”,将中国的太极和大熊猫两大“国宝”并列到一起,直抒胸臆地阐释了“大熊猫是运动的太极图,太极图是静止的大熊猫”的观点。
仔细观察大熊猫,黑白体色的体征,天生巧合地体现了阴阳学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表象。《色彩与中国人的生活》的
大熊猫具有黑白体色的特征
大熊猫黑白体色的分布,对于美学家来说充满了平衡对称之美。黑色的口鼻对应白色的尾巴,黑色的耳朵对应前后两边白色的头部部分,黑色的眼圈对应白色的双颊;从视觉上进行比较,大熊猫外形上黑色和白色所占面积几乎完全一样,两者界线分明,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没有一个颜色走向极端,隐含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中思想精髓的完美启示。
大熊猫群体的兴盛衰落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道”“易”的事物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万物,对于认识大熊猫家族的兴衰没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今社会人们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找准定位提供思想支撑。
刚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
出生一周的大熊猫幼仔,还没有睁开眼睛
一岁左右的大熊猫幼仔
在900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大熊猫从庞大的支系变成今天仅有一支,从广泛的分布逐渐缩小到仅仅在中国的6个山系分布,从最初的食肉猛兽变成今天的素食主义者,诸如此类关于大熊猫的演化等,都说明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有将大熊猫放到其生存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到影响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关键因素,才能成功保护大熊猫。
在大熊猫保护研究问题上,也有很多人用西方达尔文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来衡量大熊猫保护工作,他们认为大熊猫既然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应该让其自生自灭。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偏激性,也不符合“易”的观点。
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入,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得人心,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现状已经明显向好,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之下,不仅应该更加有效的保护大熊猫,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实现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教会人类在认识大熊猫保护研究这项事业上的立场,同时还强调其必经的过程,今天的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和理念,人们对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且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会让大熊猫有一个越来越好的未来。
大熊猫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以和为贵”的理念相切合。憨态可掬,中庸平和,是大熊猫展示给世人的外貌和秉性。对于大熊猫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为它打上了“和平使者”的烙印。
憨态可掬,中庸平和,是大熊猫展示给世人的外貌和秉性
据记载,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两军交战,一方举起了“驺虞旗”(大熊猫旗),战斗则戛然而止。
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早有大熊猫作为“和平”象征的记录。因大熊猫代表“和平”文化而沿袭和传承下来的,还有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的事例。唐朝时期,中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
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开展了“熊猫外交”,以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先后将24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与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等九个国家。其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赠送美国两只大熊猫,成功为中美关系破冰,成就了“熊猫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此后,以“熊猫外交”展示中国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外交态度,一直沿袭至今。
随着赠送大熊猫的外交形式改为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以来,我国大熊猫保护最大的机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目前已经与全球10多个国家开展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倡导和平、和谐理念,促进国际环境的融洽,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熊猫是中国人品质的具象形态
在古代的典籍上,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图腾,甚至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后,“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统一的象征。我们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在人类文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于中国人的品质,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具有高度一致性又有广泛代表性的具体物象呢?笔者认为,借鉴“龙”的启示,用一种更为具体的物象来代替并进行推广扩散中国人的品质,没有比大熊猫更为合适的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中国人的品质与赋予大熊猫的品质,实际上是一体的。大熊猫自身的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大熊猫的品质就是中国人的品质。
历经漫长变迁,用“动善时”的智慧,赢得一方天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说的是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大熊猫进行自我变革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生存环境方面,当第四纪大冰期来临,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熊猫选择了退却到高山峡谷生存繁衍;二是在食物的获取方面,当肉食的
和而不争,隐居山野林间,固守和谐安宁。“竹林隐士”是人们赋予大熊猫的雅号。正如其名,在大熊猫分布较为密集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当地老百姓很少能看到大熊猫。据他们介绍,大熊猫往往是闻其声,嗅其味,只要察觉有陌生物种接近,就会很快走开。大熊猫也是独居物种,成年的大熊猫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只要划定了领地范围,就在自己领地里生活,不会侵犯其它大熊猫的领地。大熊猫依然保留着食肉目动物消化道很短,没有盲肠,爪子和獠牙依旧锋利等特点,其身体强壮力气很大,咬合力很强,奔跑和爬树速度堪称一流,成年以后没有天敌,可以说如果想要独霸天下,几乎没有困难。但大熊猫始终秉承温厚的性情,良好的品德,在自然界固守自己的生态位,与诸多物种和谐相处,不争不抢,颇有大家风范。这和中国人“以和为贵”“和而不争”的“厚德载物”的品质是一致的。
大熊猫素有“竹林隐士”之称
保护生态系统,用“利万物”的包容,实现天人合一。一般来说,有大熊猫分布的地方都有较为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无论是于大熊猫的伴生动植物,还是对于人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18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其作为会徽开始,大熊猫已经成为了生物保护上的“旗舰种”和“伞种”。保护它,就是保护全球的野生动物;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达到天人合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熊猫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中国人处世哲学品质是一致的。
以大熊猫文化为载体,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国人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优秀品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令西方刮目相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以来社会发展的真理。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提出系列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让中国强起来。其中,文化自信就是强国思想的关键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要求,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这样的思想和要求落到实处,就是要找准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好中国人品质和大熊猫紧密结合的组合拳,对于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大熊猫文化核心价值研究体系,以大熊猫作为全球性重大活动的文化符号,展示中华民族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中国人品质。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内涵,利用大熊猫具有的“和平”特质,作为鲜活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诸如外交、奥运会、金砖国家峰会、APEC峰会、“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活动;充分利用国际熊猫节、大熊猫夏(冬)令营、全球熊猫网络直播、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并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向世界传递中国人“厚德载物”的宝贵品质,展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处世方略,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弘扬大熊猫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旗舰物种的品牌,为解决“地球村”面临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人天下为公、追求和谐的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我们要立足于大熊猫具有的“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大熊猫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旗舰物种的品牌效应,让中国人品质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