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警基金怎么样?
1.四个交易日,基金赚了快5万。指数涨,个股跌,看图就知道这已经不是什么预测回调,而是市场已经没有动能持续分化的既定态势,那么如果短期没有像样的回调,反而破坏了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稳健”态势,所以这两天无论是机构、媒体都在警惕这件事。
2.短期风险。最近我在思考,短期来说的风险从12月就提示过了,板块轮动下能涨的都涨了,主线现在机构抱团白酒,新能源主要是为了冲业绩,现在排名已定最近他们也在调仓换股,分化加剧必定行情波动,不过这倒不用担心,毕竟如果常态化反而会有一批基民收益。
3.我最担忧的是长期风险。15年疯牛止于去杠杆,之后钱涌入了屁秃屁,18年开始洗牌,从19年开始资金开始去公募,看这两年基民比股民**,元旦后新基金天天爆量,反而让我警惕了一个风险,就是整个公募基金长此以往必将受到更严苛监管,现在作为一个输送资金且去散户化的工具,其自身也还是有一些问题,只不过整体是合规合法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个事目前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未来未必不会有问题,所以,边走边看,切勿梭哈。
每个开盘日14:00文章发市场短评与基金操作
我会在每个开盘日写个人的投资心得与当日操作。关注我【慢慢赚大钱】,日更与大家分享你所关心的投资经验与心得,财富从来不是人生追逐的终极奥义,它只是生命的伴生品。
一:爱杭基金怎么样
只用过爱基金和蚂蚁金服,爱基金冲同花顺钱包后大部分基金免购买免申购费,钱包里的钱享受货币基金收益,随用随取,很方便。另外有部分基金蚂蚁金服不能申购。蚂蚁金服看基金收益比较方便,收益曲线显示过去所有的买点和卖点。总的来说,同花顺更好。
二:爱基金平台怎么样
楼主,一楼二楼的简直黑的太明显了吧,我在同花顺的爱基金买了十万的产品没得问题,赎回也正常。刚开始我也害怕先拿了一万试过申购与赎回,一直都没问题我才敢投资大的的,而且同花顺还是上市公司正规平台,我申明我不是托,只是用过这产品,看不惯那些黑别人的傻逼。同花顺和爱基金都是骗子,骗了我好几千了,千万注意
我正用着呢非常方便赎回也非常方便
我用的同花顺爱基金,申购,赎回都没问题,钱也没少,虽然现在只投资了两万
三:爱基金安全性怎么样
首批试点的四只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5%-8%之间,期限均为5年,1元起购,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上限为300万元
文 | 《财经》
“养老理财今日发售,额度稀缺,预购从速!”还未到上午发售时间,几家银行理财经理便在朋友圈刷屏产品海报,并提醒用户要及时“尝鲜”。
12月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发售。
“大家都在对比,不想先告诉别人我们的收益是多少。”在确定正式发售日之前,一位深圳的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财经》
但这位深圳的银行理财经理没有如愿,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开售时间最终统一定于12月6日。《财经》
市场
更早前的9月10日,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市,光大理财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伴随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揭开“面纱”,银行加足马力揽客。发售当日,四只养老理财产品便受到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不能简单从投资的角度去看待养老理财产品,它的推出对即将来到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方面对于培养居民商业养老意识,将投资观念由短期转向长期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将推动商业养老市场的发展。
1元起购,理财经理争相揽客
“预计销售会比较火爆,买的话赶紧提前找我预约。”在产品发售前夕,工行成都某支行理财经理向《财经》
“这是我们行第一顺位的产品。”招商银行深圳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财经》
图源:《财经》
据《财经》
市场
宋敏杰表示,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都是5年期以上,有利于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引入平滑基金机制,保障产品稳健运行;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养老属性,投资策略和理念更加稳健,投资标的选择更加审慎,更符合投资者生命周期特点。同时,产品费率比其他理财产品更加优惠。
《财经》
在资产配置方面,首批养老理财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根据银保监会的要求,养老理财产品的资金将积极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期限均在五年,但为了给予投资者一定流动性支持,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配有分红机制。根据理财经理给《财经》
赎回机制方面,产品说明书显示,在罹患重大疾病或有购房需要等情况下,部分产品可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申请赎回。需要注意,除工银理财,其余三家机构的试点产品在赎回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图源:《财经》
另一方面,此前市场上已有养老保险及养老基金产品。相较而言,养老理财产品又有何优势?
有财富管理行业人士向《财经》
筹备数月,谁会买单?
据《财经》
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
在深圳获得试点资格的另一家机构——招银理财亦为试点产品的发行准备数月。
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第一只试点产品,招银理财首先配备了精悍的投资团队;其次,储备了各类优质资产;再者,做了完备的产品细节设计,包含收益平滑基金等风险保障措施、定期分红机制等。同时,参考国外养老投资经验,招银理财一共储备了三类试点策略,包括固收策略、多资产策略(目标风险、目标日期)。
机构准备充分,但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获得普通投资者认可?
在一位具有长期投资经验的金融从业者看来,这款产品的吸引力并不算大,“锁定5年这点我不喜欢,年轻人喜欢自己折腾,炒股收益还高点。”
一位长期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阿姨则表示,理财产品大同小异,出于对稳定性和风险的考虑,如果自己有闲钱可能会考虑投资。
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告诉《财经》
“目标人群方面,主要是面向未来具有养老需求,在满足养老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以追求养老资金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
老年养老客群。老年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低,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且养老理财分红机制可弥补老年客户日常养老开销,具体体现为退休金入账客群,55岁以上投资理财客群等。
企事业单位员工客群。该客群具体体现为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医疗系统、教育系统、互联网企业等单位员工。
有潜在养老需求的年轻或中年客群。该客群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或是稳定的收入
居民商业养老意识待启
在更多金融业人士看来,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的推出意义重大,并不仅限于投资角度。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接受《财经》
“客观来说,在其他发达国家,商业养老金是居民部门金融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超过银行存款。但在中国,很多人还没有商业养老的意识,需要逐步培养。要真正想实现所谓的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托底的制度。”曾刚表示。
而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首款养老理财产品推出标志着“真”养老理财产品市场的起步,为市场树立了产品“样板”。
事实上,在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面市之前,市场曾经历一段探索期。
2019年6月,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为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
这意味着,市场化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其中。
伴随机遇而来,一些“伪”养老理财产品相继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业银行率先设计并发行以“养老”为主题、具有部分“养老”特征、或老年人专享的养老理财产品,但在产品特色、投资策略、底层资产等方面与普通理财产品差异较小,特点不够鲜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运用需求。
基于此,监管开始出手规范市场。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9月,监管对银行进行指导:不得误导公众强调银行理财的养老属性,产品宣传不得违规使用“养老”字样。
另一方面,基于发展第三支柱的迫切性,监管人士频频就养老金融改革发声。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6日,在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
由于养老产品具有投资期限长、追求稳健收益的特性,业界普遍认为,理财公司参与养老金投资具有先天优势。直到今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标志着国内养老理财产品市场规范发展正式起步。
群雄逐鹿万亿元市场
伴随养老理财市场正式起航,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养老市场未来至少有几十万亿元到百万亿元的空间。
显然,未来的竞争或不仅仅在产品间展开。
曾刚表示,从长远看,不论是保险、公募基金还是银行,未来的市场参与者将形成差异化竞争、合作发展的格局。公募基金、保险未来可能都会是养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同机构的核心能力不一样,更多机构的参与会促使不同产品满足市场不同需要,促进商业养老市场的更好发展。
“所有都是刚刚开始。”在曾刚看来,养老理财是一个探索,银行应当依靠自身优势以养老理财产品为连接点打造养老生态场景。未来养老领域的竞争不光是产品的竞争,还有养老场景和养老生态搭建能力方面的竞争。除了产品风险收益,以及赎回、流动性支持等产品特征,可能还将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生态或场景,形成全方位、综合化的养老服务。
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