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鸥广东演唱会完整版,sog
男人的爱情教科书:林的勇气和孤独的勇气
痴迷花卉的才子林。黄伟文,一个直率而聪明的天才。他是60年代的作词人,有始有终。因为他的才华,他成为了香港乐坛最大的作词人。同是写爱情的大师,一个“怯”一个“勇”,写出1000个哈姆雷特的爱情版。
林夕领进门,皈依黄伟文
林是后港乐时代最优秀的词作家之一。他的文字能唤起人们的回忆,抚慰人们的心灵。“每个人心中都有阿林Xi”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柔情,以描写细腻著称。林夕很多词是从个人情感出发而写的,然后让歌手投入自己的感情,再重新把词中表达的感情演绎出来。
黄伟文是后港乐时代最优秀的作词人之一。他题材广泛,大胆描写爱情的常见生活和想象,直击观众的穴位。他的词更多是为歌手量身定做,写出符合歌手气质、性格特点的词,这样歌手唱起来相当得心应手。
本期与阿满一起探索林、和的音乐世界。
01 若无其事 原来是最狠的报复
据说林一直是一个大哲学家的风格,而他的爱情观是善变的。很多年轻人想当诗人,但言行不一。然而,林活在他的梦里,过着浪漫的生活。他曾为张国荣写过一首歌《追》,是1994年陈可辛执导,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金枝玉叶》中的一段插曲。和第一年一样幸运,《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主题曲。
如果你能再做一次
我会说
我愿意提前为你做错事。
-张国荣《追》-
他和哥哥林越来越亲近,成为知音后,还为他写过《我》、《有心人》、《怪你过份美丽》等经典歌曲。林夕曾说:“词是写给他的,但词中有他亦有我。”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次刻骨铭心的感情,才能把爱情写得这么震撼人心?林夕说:“一次就够了,让伤口不要愈合。”从与黄耀明纠缠不清的关系开始,就喜欢写那些肝肠寸断、刻骨铭心、苦涩缠绵的爱情。两人约好看演唱会,在东京见面。时间到了,没来,而林又等了三个小时,却还是没来。在东京的等待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然后就是《再见二丁目》。
原来我并不快乐。
只有我没注意到。
如果你能忘记你的欲望
岁月悠悠,衣衫单薄。
-杨千嬅《再见二丁目》-
他是个作词人,忧郁委婉,借别人之口唱出自己的故事更好。他的话,他把感情里的分分合合,把世间的纷纷扰扰都写进了词里。's,总是那么容易就戳进心里,让人难受,却抚慰了伤心的人。所以,在《富士山下》中,有这样一句话:
忘记我和你的恩怨。
樱花开了多少圈?
去东京的旅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
-陈奕迅《富士山下》-
念念不忘的是东京的旧事,总是自己的错。他写了《争气》:“我退出了,但请你高兴。”
他写了《习惯失恋》:“当然,你中途突然离我而去是我的错。”翻来覆去,把刀留给自己。
张国荣去世后,他自己也说,以前给哥哥写过很多悲观的歌词,这也是他抑郁的原因之一。我感到内疚,于是写下《黑泽明》唱给陈奕迅,寓意远离黑暗选择光明,告诫年轻人遇到困难挫折不要自杀!从此,林的词转向了励志写作。
p>林夕还写了很多关于救赎的疗伤情歌。比如《夕阳无限好》、《爱得太迟》。再后来,他又有新的领悟,他觉得爱与不爱,都是执念,应该放下,阔达,空无一物。
02 若你喜欢怪人,我也可以很美
黄伟文的感情轨迹还是比较简单容易归纳,他出道时,虽无大神提携,却因遭遇爱情重创,将怒气发泄在了《你没有好结果》和《活得比你好》。这两首歌,让李蕙敏一唱而红。几乎拿遍了香港中文歌词的所有奖项。
将当天那自卑感当天那无依感
都双倍回赠你
来让你清楚我当初尝到的折磨
也亲身试清楚如凡事亦有因果
- 李蕙敏《你没有好结果》 –
黄伟文的词,仿佛扎进了失恋的痛苦,招招致命,叫前任不得安生。这写法击中了年轻人的心意,他们需要骄傲,需要永不妥协,需要最后一次再将恋人的名字放在舌尖,哪怕是叫骂与泄愤。黄伟文将骂声放在了一首歌里,另一首歌自然而然成了重生的宣言。
事隔几年
在眼前这个我
活得比你更好
- 李蕙敏《活得比你好》 –
这段时期的黄伟文,写了不少苦情歌,比如“垃圾四部曲”,给容祖儿写的《心淡》、《花千树》,卢巧音的《好心分手》,谢安琪的《年度之歌》、《喜帖街》等等。他前期写的词像极了普通青年的自嘲自爱,献世孤独。之后,黄伟文的情歌内容逐渐转型,从从前的颓废、悲情风格,慢慢转向了积极向上的风格。
杨千嬅第一次拿叱咤女歌手奖,说自己多年出道,“什么都没有,唯独胸口有个勇字。”黄伟文二话没说,风风火火给她填了一首《勇》。
旁人从不赞同 而情理也不容
仍全情投入伤都不觉痛
如穷追一个梦 谁人如何激进
亦不及我为你那么勇
- 杨千嬅《勇》 –
从此杨千嬅的标签里多了“勇”。黄伟文写歌,总是把他自己想象成杨千嬅,感同身受,所以写了很多适合杨千嬅气质的经典歌曲,如《可惜我是水瓶座》、《野孩子》,这也使得杨千嬅敢爱敢恨的港女形象深入人心。可杨千嬅和黄伟文之间的好闺蜜关系也让歌迷困惑,兜兜转转多年,这两个老顽童冰释前嫌了吗?
黄伟文曾写了一首《野孩子》给杨千嬅,可那时正赶上杨千嬅出专辑,她没有选择这首歌进专辑,而是挑了Paco的《热血青年》与林夕的呕心沥血之作《姐妹》。这让黄伟文非常伤心负气,最后导致决裂,后来黄伟文就写了《最佳损友》。
为何旧知己 在最后 变不到老友
不知你是我敌友 已没法望透 被推着走 跟着生活流
来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 陈奕迅《最佳损友》 –
许是人到中年,黄伟文没有年轻时候写歌的怨念与偏执,反而在有些事情上表现出和他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像他在《苦瓜》里写的那样,“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年轻时候在意的事情,过后再看也不过如此。
不只音乐 更是生活态度
他们都喜欢给人写歌。林夕喜欢写自己的故事,抽丝剥茧给你看爱情模样。黄伟文热爱量身定做他人的人生,教你拥抱新的开始。这都是在最自我的梦境里打转,越是独特,越是遗世独立。有人说他们江郎才尽,但看了他们近期不断更新的作品,才知道我们从未理解他们。
一个好的作词人能驾驭不同的题材,写出独特的风格,就好像谢安琪的《人妻的伪术》,里面就暗含了林夕对婚姻的看法,结婚似乎更应该找一个能让彼此相爱且愿意了解对方的人,而非单纯地找一个能够一起搭伙生活的人。还有《热血无赖》、李幸倪的《天地一沙鸥》等作品也给人留下了很大的回味空间。
《天才儿童1985》,正是黄伟文对一切遗憾的唤醒!“喂!天才,为何我们却是无后半?”这首歌唤醒心底那抑压得越来越强烈的斗志,在著名音乐人伍乐城的旋律里,仿佛能听见听似无助却又隐隐约约的掀起生命里不能遮掩的激昂。我想,黄伟文和他的信念,和他的真诚,终有一日会被人们领悟。
撑起香港音乐的半边天的两位伟大作词人,依然不断地贡献着他们的力量。他们用歌词描述人生,每一句都充满了故事感,充满他们对生活的憧憬与想法。好音乐值得用心去倾听,渡漫科技,希望能用声音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