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划转印花税怎么算…中国建设银行印花税怎么算
- 中国建设银行印花税怎么算
- 银行划款缴印花税如何写分录?
- 存入银行账户为交印花税的费用怎么记账
- 银行存款账贴印花税是按什么计算?是每年都买吗 ?
- 接到银行交税划款单,其中增值税91000元,城建税6370元,教育费附加4550元,印花税312元
- 交印花税的银行划款怎样入账?谢谢
- 银行贷款印花税按什么比例交?
一、中国建设银行印花税怎么算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税法规定的应税凭证征收。
跟收入没有直接的关联。
印花税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合同金额依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
比例税率有1‰、0.5‰、0.3‰和0.05‰四档,比如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0.3‰贴花,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的0.5‰贴花,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的1‰贴花,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的0.05‰贴花等;
权利、许可证等按件贴花5元。
你们公司目前暂时没有收入,但是可能签订有一系列合同、协议等等,比如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等,这些都应当缴纳印花税;
另外你们是新成立的公司,其“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按万分之五贴花,如果注册资本较大,印花税相应也会多。
二、银行划款缴印花税如何写分录?
就以银行回单作为原始凭证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货:银行存款
三、存入银行账户为交印花税的费用怎么记账
现金银行日记账 需要交印花税。
记账凭证不需要交印花税。
现金银行日记账专门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一种特种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格式一般采用“收入”(借方)、“支出”(贷方)和“余额”三栏式。
银行存款收入数额应根据有关的现金付款凭证登记。
每日业务终了时,应计算、登记当日的银行存款收入合计数、银行存款支出合计数,以及账面结余额,以便检查监督各项收入和支出款项,避免坐支现金的出现,并便于定期同银行送来的对账单核对。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分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四、银行存款账贴印花税是按什么计算?是每年都买吗 ?
银行账和现金账每本5元印花税。
服务业合同千分之一印花税,
五、接到银行交税划款单,其中增值税91000元,城建税6370元,教育费附加4550元,印花税312元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312贷:银行存款 312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91000应交税费-城建税6370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4550贷:银行存款101920
六、交印花税的银行划款怎样入账?谢谢
借 应缴税费-应交印花税,贷 银行存款,月末结转,借 管理费用,贷 应缴税费-应交印花税
七、银行贷款印花税按什么比例交?
银行贷款印花税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缴纳缴纳。
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范围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帖花。
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为借款金额。
 ;
对不同的借款形式,主要采取下列计税办法: ;
一、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帖花;
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帖花;
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帖花。
 ;
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帖花。
 ;
二、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
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帖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
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时帖花一次,在限额 ;
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
 ;
三、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帖花,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资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帖花。
 ;
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租赁方式达到融资目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
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帖花。
 ;
五、有些信贷业务的贷款方是由若干银行组成的,各银行均承担一定的贷款数额,借款合同由借款方与银行各方共同书立,各执一份合同正本。
对这类合同,借款方与贷款银行各方应分别在所执的合同正本上,按各自的借贷金额计税帖花。
 ;
六、有些基本建设贷款,先按年度用款计划分年签订借款合同,在最后一年按总额计算签订借款总合同。
总合同的借款金额包括各个分合同的借款金额。
对这类基建借款合同,应按分合同分别帖花,最后签订的总合同,只就借款总额扣除分合同借款金额后的余额计税帖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