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什么时候放春节假期(2021民政局春节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上班)
民政局春节什么时候放假
民政局属于国家政府机关,放假时间按照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执行,即春节放假安排为除夕到农历正月初六,共7天假。
2020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
1、元旦:2020年1月1日放假,共1天。
2、春节:1月24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3、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
4、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5、端午节:6月25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6、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扩展资料: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民政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拟订民政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民政局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民政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拟订民政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2、承担依法对本市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责任。指导各区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3、拟订本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拟订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和福利彩票销售管理办法。指导福利彩票销售及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
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组织、指导社会捐助工作。组织拟订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政策,指导相关权益保护工作。负责建设征地超转人员管理工作。
4、负责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法规草案、标准和规划并组织实施;
5、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联系街道办事处工作。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6、统筹推进本市城乡社区建设,拟订城乡社区建设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拟订本市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7、组织拟订本市城乡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负责特困人员供养工作。
8、拟订本市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政策,负责组织实施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
9、拟订本市婚姻管理、殡葬管理和儿童收养的政策,负责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指导婚姻、殡葬、收养、救助服务机构管理工作。
10、承担外地来京上访人员和非正常上访人员的接济服务管理工作。
11、拟订本市行政区划管理政策。负责本市行政区域的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工作。负责全市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工作。负责各区边界争议调处工作。
12、负责本市社会工作人才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负责本市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
13、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通知
国家规定民政局放假是哪几天
法律分析:民政局放年假时间是根据国务院的安排,从除夕开始放假,到年初六结束。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民政局,春节什么时候放假
民政局属于国家政府机关,放假时间安排为除夕到农历正月初六,共7天假。
民政局2019年的放假时间表:
一、元旦: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
二、春节:2月4日至10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四、劳动节:2019年5月1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4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5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7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3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扩展资料:
法定节假日的放假规定:
1、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三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注: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定节假日
百度百科-民政局
民政局放假时间表2022春节
春节放假安排一般情况下是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六7天,其中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为法定节假日。
我国有两种离婚方式,分别是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起诉离婚具体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取决于适用哪种程序。如果案件比较简单,那会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一般要三个月的期限,如果案件比较复杂,那会用普通程序。普通程序一般要六个月的期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不会允许第一次起诉离婚,需要等判决生效后的第六个月再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的,大概有1到7天的立案审查时间、1至5天的送达起诉状的时间,加上30天的举证期限,到开庭一般要32-42天左右时间。若离婚案件较为简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般法院需要在三个月内审结。若案件较为复杂的话,则法院一般需要在六个月内审结案件。
其他的流程
适用普通程序的离婚案件,立案到起诉到判决的时间一般为六个月时间。如果存在特殊情况,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适用简易程序的,从立案到起诉到审结一般是三个月时间。双方签订好离婚协议并亲自申请登记离婚的,三十日后领取离婚证即夫妻关系解除,因此协议离婚最少需要三十一天。
只要手续齐全当事人一般当场就可以办出离婚证书,而诉讼离婚所需的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