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表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几天
法律分析:根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为11天。法定节假日11个,具体如下:(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天);(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节当天);(6)中秋节,放假一天(农历中秋节当天);(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2.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是怎么规定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者规定的工作任务后,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工资:(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但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按上述原则分别按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工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综合计算工时超过法定标准工时的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1、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法定节假日是由国务院办公厅确立发布,明确了每年法定节假日的安排。经国务院批准,对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作出具体安排。法定节假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加班费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请问国家法定节假日具体分为哪些,什么假日放几天假
我国法定节假日分为三种
一、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
(四)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三、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我国有哪些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3
天)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
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根据有关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另外,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我国传统的农历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他节日,也不放假。
国家规定的11个法定节假日是那几个
我国规定的11个法定节假日是:新年、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国家规定在法定节假日内为相应人员提供假期,使大家一同感受到过节的气氛。
第一,11个法定节假日的日期划分。
我国法定节假日分为农历日期以及固定日期。依照农历进行庆祝的法定节假日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拥有固定日期的法定节假日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劳动节、中国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国庆节。
第二,法定节假日的假期时长。
法律规定,春节与国庆节全体人民放假三天;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中国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这四个具有人群指代性的节假日内,过节群体可放假半日;其余法定节假日的放假时长都为一天。人们可以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期对自己的生活计划进行安排。
第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益处。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国家出于纪念目的而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休假。法定节假日的安排有利于人们获得休息放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同时统一的假期安排也方便人们进行家庭聚会等活动安排,侧面对促进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
我国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为:新年、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人们可以在根据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对自己生活规划进行合理安排,以度过愉快的假期。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六)中秋节,放假1天(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