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暴跌真实原因解析(为什么医药行业大跌)
医药企业近一年大跌,尤其是创新药企,中位跌幅40%以上,港股的biotech企业跌幅更甚。
业内人士也一直在发分析医药公司大跌的原因,包括集采、医保谈判、内卷、创新性不足、国际化经验不足等,也有说因为2020年涨的太多了,都有一定道理。
不过,最本质的原因是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受管制的,支付方是医保基金,这个最强势的甲方。因此,药品的流通与市场运行机制与别的商品不一样,这也决定了药品的高额利润在国内不可持续。
医保局近期会议谈到,2021年集采品种节省费用近1700亿元,国谈品种节省1500亿元,合计约3200亿元。而这本该是医药企业2021年的营收。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下2014年至2020年全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与利润总额。
全国7200多家医药制造企业2020年总营收是约2.5万亿元,2021年通过集采和医保节省的费用,占总营收12.8%,那么全国医药制造企业至少增长12.8%,才能弥补集采和国谈的品种损失。
在“十四五规划”中,医药工业的目标增长率是8%,医药制造企业的营收增长率必须维持20.8%以上,才能达成目标。考虑到第六批、第七批集采品种的陆续执行,损失的营收肯定会更多。因此,完成年均8%的增长率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2021年恒瑞医药的营收大概280亿左右,通过集采和国谈节省的费用相当于是关闭了11.4个恒瑞医药,那么整个医药企业大跌,市值缩水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