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微信基金安全吗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与王新宇和姜妍相比,98年生人许楠简直是个冒险家。2021年底,许楠的基金投资总金额为1千元,亏损300元。

“我的基金全都是超高风险的,‘人菜瘾大’说的就是我。反正也没投多少钱,搏一搏,说不定单车变摩托。”许楠自嘲道。

2020年,许楠发觉买基金已经成为朋友们的重要谈资。这一年,公募市场增长彷佛按下了加速键,2020年底规模已增至20.16万亿。投资年限在1年以内的新基民占比32.04%。3个月后,这一数字提升至41.96%(数据源自《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

眼看周围讨论基金的人越来越多,许楠不甘落后,申购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

许楠的工作与基金行业联系密切,相应地,对基金的了解也比较多。因此在挑选基金时,她充分分析了基金公司的规模、基金的规模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等诸多因素,最终选择了一家大型公募公司中规模大、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那会儿以为自己对基金知识很了解,挑了半天,发现自己是精准地在高点买入。所以尽管后续板块大涨,我也没赚多少钱,也就一杯奶茶的收益。”

除了精心挑选基金,许楠还喜欢通过频繁操作来“炫技”。2021年某段时间,煤炭钢铁板块大涨,许楠便在5天内快进快出,赚取了一小波收益。这种短线操作的正向收益让许楠颇有成就感,在往后的时间里,又做了不少类似的尝试。总之,哪里板块火热,哪里就有许楠操作的身影。

同期,许楠也注意到,基金公司的产品营销正以直播、短视频、脱口秀甚至漫画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泡论坛、看直播成为许楠和朋友们的日常。“我们也不是谁的直播都看,碰到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自己持有产品的基金经理才看。碰到亏钱的时候,还会在评论里面喊他们还钱。”

每每这种时候,许楠便会收到老基民朋友的调侃:“太沉不住气了,这算啥,你们这些新人都没经历过熊市净值腰斩的情况。”

许楠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便加大了对基金的投资力度,将金额由1千元增至4千元,申购的基金数量也由几只变为十几只,覆盖各个热门板块及基金类型。

正当许楠准备在市场大展拳脚之时,忽然遇到急需用钱的事情,斟酌再三,他卖出了大部分基金,账户中只留下1千元用于投资。这件事情让许楠长了记性:千万不要把钱全部投进市场中。

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许楠认为自己踩了不少雷:把基金当股票操作、对自己盲目自信、持仓不够集中、将保障基本生活的钱拿来做投资……

2022年,许楠打算减少持有的基金数量,集中行业,立志在基金投资市场中闯出一番天地。

年轻基民的烦恼

尽管王新宇不看重短期的亏损,但他想不明白:“基金不就是应该长期持有么?可是,持有到何时才能**?”

姜妍也疑惑:“买20多只基金有什么问题?投资不就是应该分散风险么?”“买基金抄作业错了吗?”许楠的苦恼更多来自对自我的质疑:“我了解那么多的基金知识,怎么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收益还不如那些基金小白?”

是市场不好吗?

2021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均连涨三年。然而,很多基民都在喊着“亏钱了”。这一年,新能源、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军工、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之前在2020年买白酒主题基金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在2021年就可能损失惨重;在2021年抱团新能源基金的投资者可能收益颇丰,在2022年年初就许愿“回本”。A股结构性行情的调整往往来得突然而剧烈,年轻的新基民们还需要时间和学习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经验来适应。

与三位“90”后新基民不同,像许楠朋友那样的老基民淡定许多。他们深知市场震荡下基金出现短暂回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或按兵不动长期持有,或根据原有的节奏保持定投,或凭经验抓住时机止盈止损。

事实证明,老基民的投资理念为他们降低了不少损失。《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盈利人数占比、平均收益率与年龄段呈正相关,30岁以下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不到3%,盈利人数占比不到50%;而60岁以上投资者平均收益率达到19.05%,盈利人数占比达到60.42%。

此前,蚂蚁财富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一年一度投教大会”中分享的数据也显示,投资者不理性的理财行为,可能“磨损”掉近一半的收益率。

据2021年11月末的数据,中国公募市场规模已突破25万亿。在这样的增长背后,基金**基民不**的魔咒,不知何时能打破?新的一年,新基民们能赚到钱吗?

(应受访者要求,王新宇、姜妍、许楠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