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投16亿元!力争3至5年A股上市,汇源果汁重整计..
公司于4月21日与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盛投资”)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希望共同投资重组后的XX公司股份(彼时因项目处于保密状态而简称“标的资产”)。公司4月22日支付给文盛投资履约保证金3亿元
文盛投资还将为汇源饮料设计最佳的证券化方案,力争3-5年内实现A股上市
至于什么国中水务注入这个资产就有点可笑了,不过分一杯羹还是可以的,近几年炒作新股IPO持股有所下降了!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李志全 余源
你上一次喝汇源果汁是什么时候?
诞生于1992年的汇源果汁,一度是“国民果汁”和“民族品牌”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汇源果汁却不断曝出财务危机,并导致公司被港交所停牌直至从港股退市,甚至连创始人朱新礼也被列为“老赖”。
近日,一条关于汇源的新闻冲上热搜,内容是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再度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达15.9亿元。企查查APP显示,目前北京汇源累计被强制执行金额超过23亿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公司走到了这般田地呢?
强制执行累计金额高达23亿元
近日,北京汇源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1)京04执314号,执行标的超15.9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7月5日,“汇源果汁被强制执行超15亿元”的话题甚至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汇源果汁好像已经淡出视野,超市都不卖了。”“小时候经常喝,当年的国民饮料,现在都快忘记了。”
事实上,北京汇源近年来被各类案件缠身,案由多为票据追索权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企业借贷纠纷等。企查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北京汇源有失信记录67条;被执行人记录8条,被执行总金额232725.92万元;限制高消费记录90条。
一名债权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于2019年和北京汇源发生票据纠纷,之后申请强制执行,金额为数十万元。起初北京汇源对该名债权人表示将分期付款,但被强制执行令发出两年后,他并未收到北京汇源一分钱。该名债权人还表示,在与北京汇源方面沟通过程中,感觉对方基本上能拖就拖,“而且北京汇源名下没有财产,即便法院判决强制执行也是很难执行。”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阮万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企业现金足够就会执行,但是估计汇源是没多少现金了,所以大概率是执行不了。强制执行是一个长期过程,估计后续作为债权人会参与汇源重组,或者破产重整时作为债权申报,银行等债权人一般都会先通过法院确认债权金额。
汇源果汁诞生于1992年,2007年登陆港交所时,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一举创下了港交所IPO募资规模纪录,创始人朱新礼也由此被称为“果汁大王”。
然而在经历了十多年高速发展后,汇源果汁却不断曝出债务危机。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由于违规放贷被港交所停牌,此后亦未能复牌,直至2021年1月18日从港股退市。2019年5月29日,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朱新礼也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了“老赖”。
从曾经的“国民果汁”,到跌入谷底,汇源及其创始人朱新礼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为何陨落至此?
汇源果汁的衰落要从可口可乐的收购案说起。
2008年9月,美国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200%的溢价,每股12.20港元、共计179.20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这是可口可乐在当时的中国、乃至自身发展史上的最大一笔收购。
据中国经营报等媒体报道,当时,为了提高资产评估价值,汇源一方面大举扩产,并进军上游供应链;另一方面,大举裁撤营销渠道、减少成本。
然而在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叫停了这项并购案,这也由此成为汇源果汁发展的转折点。
默克制药前CFO、资深管理会计分析师邹志英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从并购失败的后果来看,汇源果汁或许没有做好“预案规划”,所以在并购交易正式完成前,就急于把自己的“销售大腿”给砍掉了。
此后重建销售渠道就更难了,不过并购案的失败,并非是汇源果汁衰落的全部原因。
快消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产品层面来看,汇源果汁面临产品老化,渠道萎缩,消费者持续丢失的问题。“此前消费者习惯购买包装食品、包装饮料,但随着冷链的发展、普及,消费者会直接购买新鲜水果。”
事实上,国内饮料行业也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中国饮料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饮料行业产销量中,瓶装水占比为40.5%,而汇源所处的果汁饮料位居第二名,占比为18.56%。
然而到了2019年,包装饮用水、即饮茶饮料和果汁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4.55%、21.12%、15.60%,此外碳酸饮料也以14.93%的占比紧随其后。
汇源果汁也曾多次跨界并购其他品牌,并尝试进军其他饮品。汇源曾以1201万元的高价拍得“旭日升”164枚商标和“冰茶”特有名称、以1.17亿元收购三得利食品公司。甚至在近年来较为受欢迎的无糖苏打水、NFC果汁方面,汇源果汁也都有所尝试,但收效甚微。
闲置产能占用大量资金,公司又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无法提供足够现金流,在这一背景下,汇源果汁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7年,汇源果汁营收规模从28.33亿元上升到53.82亿元,但同期负债合计却从22.64亿元扩大至114.03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从32.01%增加至51.77%。
2018年3月,汇源果汁爆发债务危机。其发布的公告显示,在没有得到董事会批准,没有签订协议,也没有对外披露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借出了42.82亿元贷款。
由于这一行为违反了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也由此被港交所停牌,最终于2021年1月18日从港股退市。
此外,在停牌期间,汇源果汁被爆出向P2P公司贷款,甚至以果汁抵债的消息。
2019年9月,先锋集团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公布了一份四家借款企业以物抵债的公告。公告显示,伊春源原商贸有限公司、伊春汇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虎林汇源新生态乳业有限公司和虎林汇源新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四家因无法偿还418.5万元的欠款,拟以汇源果汁系列产品等抵债。公开资料显示,这四家借款企业的控股股东均为汇源果汁。
图/工厂微金官方微信
债务窟窿到底有多大?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汇源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依托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去引入资本,在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突围。
今年6月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裁判文书,决定对北京汇源启动“预重整”,并发布关于北京汇源公开招募投资人的公告。
公告显示,北京汇源的意向重整投资人条件之一,是应当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重整投资。原则上,意向重整投资人的实缴注册资本应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一年意向重整投资人经审计的资产总额应不低于10亿元或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预重整是指在破产程序启动前,债务人与债权人就通过协商拟定重整计划草案,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多数债权人同意后,再向法院提起破产重整申请。“预重整实际上并未进入法律意义上的破产重整程序,是在给破产重整做准备,以便于启动破产重整后提高效率。北京汇源预重整意味着汇源可能要进行破产重整了,已经在做准备工作了。”
朱丹蓬分析认为,客观上来说,汇源果汁的品牌和市场基础依然有价值,或有潜在“金主”的可能性。其实早在2019年4月,天地壹号就曾试图与汇源果汁进行“联姻”。根据公布的框架协议,天地壹号等以现金方式向潜在合资公司出资人民币36亿元,占股60%,汇源果汁以24亿元资金和汇源果汁商标使用权持股40%。但3个月之后,该方案最终以条件尚未成熟而夭折。
据业内人士分析,资本望而却步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顾虑。
一方面是债务问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汇源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是买家不得不担心的因素。
就在“预重整”公告发布后,北京汇源仍旧连续被法院强制执行。除了前述的15.9亿元,7月7日,北京汇源又新增一条1010万元的强制执行令。
盘和林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由于重整之后的企业是要继承之前企业的债务,因此债权债务在重整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但这个弄清楚的前提是要债权申报,经过债权人会议。“汇源的买家要盘活资产,就必须要先经过债权人会议的同意,如果债权人会议不同意,企业是会进入破产程序,那样资产就会被强制执行,买家什么也得不到。所以债权人是企业重整的关键。”
王玉臣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投资人如果要进来,势必要对整个债权债务情况、资产情况、经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债务是重要的考量点。
另一方面是管理问题。据朱丹蓬透露,一些资本有意朱新礼退出汇源才肯接手。
在汇源发展史上,曾有多位职业经理人加盟助阵,如李锦记酱料集团前CEO苏盈福、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前副总裁梁家祥等人,轮番执掌汇源果汁,但几乎没有一位任职时间超过两年。
2020年2月12日,朱新礼辞去了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女儿朱圣琴也辞去了汇源果汁执行董事的职务。但在朱丹蓬看来,虽然朱新礼退出董事会,但是他仍旧是汇源果汁的大股东,碍于其家族管理问题,没有资本敢于冒险。
中国新闻周刊就债务和企业重整等相关问题联系汇源,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李志全 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