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公布企业新型学徒制 新规定将解决就业难题
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虽然大学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连年增加,但是市场人才紧缺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善,同时大学就业市场上还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社部公布企业新型学徒制,新规定引起市场人士高度关注,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人社部公布企业新型学徒制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引发社会关注。
“在培养模式上,将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培养目标上,也将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至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
据介绍,2015年和2016年,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先后在22个省(区、市)开展两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试点企业约200家,涉及机械、化工、电气、汽修、数控、焊接等近百个工种。试点中,徐工集团的88名学徒在完成培训后,全部与企业签订了长期(五年)劳动合同,其中80%进入技术服务储备岗,薪资待遇普遍上涨30%;京唐公司通过轧钢专业学徒培训,相应班组轧制成材率提高了1.13—1.65个百分点;首钢技师学院则在学徒制试点的基础上,出版了6部技能培训教材,制作了145个微课件。
培训费用怎么算
徒工资、培训费用、导师带徒津贴、内部培训费用由企业负责。具体而言,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学徒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还应按照合作协议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确定,津贴由企业承担;在对学徒开展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企业内部发生的费用,由企业承担,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政府财政则对每个学徒每年给予原则上不低于4000元的补贴,补贴标准由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确定,可根据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逐步提高。
总而言之,人社部公布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一次崭新的探索,是为了解决企业用工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矛盾。目前,人社部负责人公布了新型学徒制落地细则,从具体流程和培训费用都做了详细安排,希望今后新型学徒制能为企业用工、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