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用卡和保险“同框”消费者难辨真假想销卡
如今,银行+保险的模式并不少,涉及的领域也早就不仅仅是“银保产品”一项。其实,这种合作,可谓是一举多得,既可以让银行再度开发客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也可以让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资源实现“获客”。
不过,近日却有消费者反映,有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以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名义打电话推销保险产品,但显示的电话号码仍是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在消费者一再询问下,对方才最终承认自己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但这样的“冒充”行为已经让消费者心生反感,意识到个人信息被银行出卖,让他有点想销卡了,即使这张信用卡已用了七八年。
同时,若消费者在电话中表示同意投保后,保费存在“被直接扣除”的可能性。消费者应仔细了解对方介绍的产品,并定制消费提醒,在发现不明确的消费记录后及时联系信用卡中心,避免被隐性消费。
冒充信用卡中心
如今,银行+保险的模式很多,涉及的领域也不局限于“银保产品”。信用卡+保险,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少银行都推出保险公司联名卡,还通过赠送保险等形式吸引客户,赠送的保险产品包括意外险、航班延误险、旅游不便险、防盗刷险等。此外,各大银行还通过“车主卡+车险+加油”的合作形式为客户带来实惠。
不过,最近却有保险公司直接打着信用卡中心的名义推销产品,也让消费者产生了疑问。
近日,消费者张雨辰先生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他最近就遇到了一起保险公司借信用卡中心名义打电话推销保险产品的事情,让他十分苦恼。
上周,张先生接到一个以“400”开头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人员,要向优质客户推荐一款很值得购买的保险产品,并表示,这是此行信用卡客户才能享受到的福利。
这是张先生第一次接到银行推销保险的电话,而且,显示的电话号码并不是他此前保存的。在听对方介绍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张先生特意用电脑搜索了下该电话号码,让他惊讶的是,电话号码竟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
当张先生询问,“你们是保险公司吗?”对方并不承认,仍强调自己是信用卡中心负责销售银行保险的。当张先生表示,他已经搜索过该电话号码了,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才最终承认。
张先生透露,这家银行的信用卡他已经用了七八年,但是这件事情却让他有点想销卡了,因为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银行卖了。
无独有偶,在社交网络上,也有消费者小李表示遇到了相同情况,接到“400”开头的电话,对方宣称自己是XX银行的客户服务中心,同样是为优质客户带来一款超值保险产品,电话号码经过查询,也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不过,小李却透露,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行的信用卡,只是几个月前申请了一张,并没有开通,已经作废了。“我这样都是优质客户了啊!”小李表示。
可能被直接扣费
不过,其实信用卡中心有时候也是会主动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的。“您好,我是XX信用卡中心的客服,工号XXX。经过系统审核,您是我们卡中心的优质客户,现在,我们有一份专属保险礼遇提供给您。”身为持卡人,难免遇到这种“专属礼遇”,产品多以意外保险、旅行保险、简单的健康医疗保险为主。在短短几分钟的一对一讲解中,营销员可以将保单最主要的保障内容、保险期限、保障金额等信息告知持卡人。如果持卡人正好有着投保需求,就不必再为到哪儿去投保,如何投保烦恼了。
不过,一些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比如,同意投保后,保费是否会被直接扣除?万一持卡人事后反悔,又有什么方法挽救呢?
“我2012年办的信用卡,平时使用也比较频繁,每个月都是自动还款,账单也不太注意,这几天绑定上微信了,才发现多出了80多元的消费。”以为被盗刷的樊女士,立马给银行信用卡中心打电话询问。不过,这一询问却让她发现,这并非什么盗刷,而是之前她以为是“赠险”的一款产品,保费自动扣费了。
樊女士介绍,此前她接到过信用卡中心的保险推销电话,当时说要给“VIP”客户赠送一份专属的意外险产品,此后还继续推销了另一款每个月都需要扣费的消费型产品,她并没有太注意,“完全没分清说的是一款还是两款,我以为原价是80元,但因为我是VIP客户,就赠送给我了,我当时就同意了。”
“信用卡活动那么多,谁知道这个是要花钱的。”樊女士无奈地表示。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咨询了多家提供保险理财服务的信用卡中心客服。有客服表示,接到营销人员电话后,客户如有明确的投保意愿,营销人员就会记录下来。通常,信用卡中心会先将首期保费扣除,做预授权处理。
不过,也有部分银行卡中心表示,不会直接扣除保费。在持卡人同意投保后,相应保险公司会将纸质保单递送给持卡人签字确认,这时候,持卡人可以再次确认产品有关内容,看看营销员的讲解是否与其一致。待保险公司收到保单回执后,才会真正向卡中心提出从信用卡上进行扣费。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也有部分银行,会在持卡人同意投保后直接将保费扣除。
此外,对于堪称“后悔药”的犹豫期,大部分银行都会在电话中以“只有我们是15天,其他银行只有10天”为推销话术。
不过,在面对电话推销保险时,因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容易产生误解,建议有保险需求的消费者最好让对方在空闲时间打电话“详谈”。一般情况下,此类销售人员都会十分耐心地为消费者讲解。
另外,消费者也应该定制消费提醒,并经常查阅自己信用卡账单记录,以防盗刷、隐性消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