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 被称作“旅行黑客”
在美国,有这么一群人,被称作“旅行黑客”。
他们中最成功最厉害的人,每年飞几十万英里,一年的大部分日子都在飞机上度过;每次一定是坐商务舱、甚至头等舱;是各大航空公司的白金卡会员;当然也是各大航空公司头等舱休息室的常客;住最高档的五星酒店。
但是,他们常常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实现这一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要从美国极其发达又极其复杂的一个行业说起。这个行业叫“loyalty industry”,或者叫“rewards industry”。
这两个词的大致意思是指各大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和信用卡发卡机构为了吸引新用户和维系老用户而推出的奖励计划或者忠诚度计划。这个行业在美国已经出现了30年,但是在中国的规模还很小。
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公司为了抢夺客源和市场而愿意付出巨大成本的决心,他们的各项奖励往往极其丰厚而诱人。
诱人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我找到2011年的统计数字,美国的酒店、航空公司和信用卡在这一年送出的积分和里程价值总计480亿美元,以美国三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可以分到160美元。其他年份的数字也差不多。全美国各种会员项目的会员总人数加在一起有20亿,平均每个家庭加入18个忠诚度计划。
拿酒店来说:
1、首先是基本的会员权益。我常常鼓励我身边的朋友加入国际酒店集团的会员,因为会员能免费上网(否则一天要五六十块钱)乃至免费早餐(常常要一百多块钱),延迟退房(根据会员等级不同可以到下午四点甚至六点退房),高等级会员常常能够免费升级(预定最基本的房型,升级到高级房型乃至套房),高等级会员能免费使用行政酒廊(更丰富的食物和酒水供应),等等。
2、会员可以积分,而积分可以再用来兑换免费住宿或者机票和其他商品。而且这些酒店集团常年推出各种积分奖励计划,比如原本消费1美元只能得到2分,但是在活动期间能得到3分、4分,累积起来就很划算了。
举个例子,今年3月我在纽约同一家酒店连住了六个晚上,不含税的消费金额是1202美元。
·前台登记入住直接送125分;
·每消费1美元积2分,得到1202x2=2404分;
·由于我是金会员,每消费1美元额外积1分,即1202分;
·当时这家酒店集团在全球范围有一个Take Two活动,只要住两晚以上积分就翻倍,这一项额外得到2404分;
·还是Take Two活动的规则,在纽约的酒店,每晚额外送250分,250x6=1500分;
·前台告诉我他们还有一个环保计划,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每三天打扫一次房间,其他时间为了环保不打扫,每天送250分。我选择了参加,6天时间里清洁人员只在第三天打扫了一次,所以得到250x5=1250分;
·因为我使用的是那家酒店集团的联名信用卡,消费1美元另外还能得1分,这一项又是1202分。
住了6晚,花了1202美元,我总共得到的积分是125+2404+1202+2404+1500+1250=8885分。
这些积分都是真金白银,可以用来兑换免费住宿和机票。每家酒店集团积分的价值(points value)都不一样,我住的那家,1个积分大致相当于2.4美分,8885x2.4=21324美分=213.24美元=约等于1400人民币。如果不是会员,我就无法得到这额外的1400块钱。
还有另一家酒店集团,经常搞一些在三个月内住满他们旗下三个不同酒店品牌就送50000分之类的活动,当然那家的积分价值很低,1个积分只相当于0.05美分,但50000分也相当于250美元。
3、各大酒店集团和航空公司常常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
· 这些信用卡有各种特权(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额外积分,1晚免费住宿,额外1件免费托运行李,坐经济舱也能进头等舱休息室)等等。
· 这些信用卡通常还有非常丰厚的开卡优惠,有些直接送一两百美元现金,有些送四五万英里的里程,有些送几万的酒店积分,等等,价值都在100-300美元之间。
· 这些信用卡的年费也很高,从90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但第一年往往免年费,完全可以用一年后在第二年把卡取消。即使不取消,考虑到每年的特权,也是非常划算的。比如我的一张信用卡,年费100美元,但可以在全球任意酒店住一个晚上,选个300美元的酒店,就赚本了。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参加这些忠诚度计划最大的成就感不在于赚到多少便宜,而是其中各种算计的数学乐趣。
我只是一个业余玩家,平时也没有过多地投入精力去做研究,基本上是抱着随缘的态度(毕竟不是金牛座,不爱太算计),所以我从酒店集团和航空公司的会员计划能够薅到的羊毛也就仅止于上面提到的这三点。
但是,还有一种人,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旅行黑客”。他们全天候关注各家公司的会员计划,开发电脑程序追踪最新的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最佳的利用方式……
总之,他们是真正的职业玩家,兼有程序员的电脑才能、猎人的敏锐和律师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把薅羊毛当成了一项事业,也当成了一项艺术和科学。
为了最大程度地获益,他们都有着无比的狂热和敬业态度,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有些人同时申请几十张信用卡;还有些为了积航空里程,连续飞几个国家十几个城市,到了机场后马上转机到下一个城市,连机场都不出去……
这些人中最顶级的玩家,一开始把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发表在网站和社区论坛上,后来慢慢建立自己的博客和网站,成为网红,再成立团队和公司,年入数百万美元,站在了这个行业的顶峰傲视群雄——基本上,他们可以算是旅行类的自媒体,走的是现在中国网红一样的发展之路。
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种:一是网站上的点击广告;二是培训开课咨询费用;三是在网站上介绍各种信用卡的优点,吸引读者开卡,信用卡公司会向他们支付佣金。
这些最顶级的玩家和行业领袖中,比较著名的有这么几个:
斯科特·凯耶斯(Scott Keyes),他在去年4月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环球旅行,去了13个国家,坐了21个航班,飞了32180公里,全程头等舱,全部用他25张信用卡所累积的13.6万英里里程兑换,一共只花了几百美元的手续费和税费。
马修·开普纳斯(Matthew Kepnes),网名叫Nomadic Matt,今年34岁,写的关于如何省钱旅游的书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布莱恩·凯利(Brian Kelly),著名的The Points Guy网站创办人。他曾经在华尔街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到全美国各地出差,结果一年就积攒了上百万英里的里程。当时他的年薪只有65000美元,但是他名下这些里程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在意识到里程的威力之后,他马上就辞职,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事业。
斯莱皮格(Ben Schlappig),今年26岁,去过50个国家,累积500万里程。他的博客叫“一次一英里”(One mile at a time),还开了一家叫PointsPros的公司。
斯莱皮格在15岁时就帮父母用低于经济舱的钱买到了头等舱的票,从此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让他继续发展这项爱好。每周六母亲把他送到机场,让他飞到全美各地攒里程,周日再去机场把他接回来。
斯莱皮格在16岁时接触到了FlyerTalk这个网站,这是全球最大的“旅行黑客”聚集地,有50万注册会员。从此他沉迷其中,从中学到了各种技巧。那一年,他完成了一次芝加哥-大阪-旧金山- 首尔-旧金山-大阪-芝加哥的飞行旅程,成为第一个在一次旅程中就飞越太平洋六次的人。
2014年4月,由于和男朋友分手,他离开自己在西雅图的公寓开始环球旅行(其实说环球飞行更确切点,因为他的重点不是旅行),飞行里程超过40万英里,足够绕地球16圈。整整一年他没有在家里住过一天,每天都在酒店里。
所到之处,他享受的都是最顶级的服务,比如有淋浴和私人管家的司机。但是,他并没有花多少钱,主要以信用卡点数和飞行里程来支付费用。
中信·9分享兑
相比美国,中国无论是酒店和航空公司的常旅客项目、还是信用卡的积分计划都起步较晚,因此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空间。
但是,这些领域已经开始在慢慢地发展。拿信用卡来说,国内很多信用卡公司正在努力地设计新颖的积分计划,比如中信信用卡的“9分享兑”活动。
“9分享兑”是中信信用卡的一个特色权益,用9个积分就能换取一份有特色的小礼品,面向普卡、金卡、白金卡等所有用户推出。这个活动此前和不少商户都合作过,今年新一期的活动在5月1日正式上线,增加了许多新的线上兑换商户。
用9个积分,可以到中信书店换一本好书,可以换一个哈根达斯冰淇淋球,可以换一杯星巴克咖啡,或者是一块GODIVA巧克力……此外,用9个积分还可以换取美车堂的环保无水洗车权益,或者是享受快捷登机CIP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