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碰瓷,我只服免息分期!
熬过了吃土的双11,你以为双12会善罢甘休?
没钱怎么败家,有人送钱你花。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都支持分期付款,而且都号称免息,暂时没有足够钱也能买到心仪的东西。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让别人去说吧。
1.
但是银行的信用卡免息了,银行又靠什么赚钱呢?
银行总是告诉你想买就买,名义上免利息,但“分期手续费”却只字不提。
就算是分期零手续费,银行也不会亏,你真以为银行就为了赚你手续费?
他们只是用利息的最小化扩大商业市场的最大化。
一旦你拥有了一张信用卡,就有一定的概率会使用分期服务。
用免息免手续费分期付款的方式,其实是吸引了持卡人来使用这张信用卡。
就消费习惯来说,假设你用某行的信用卡做了分期,不管是3期还是12期,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要保留这张卡,这就是增加了用户粘性,比广告的效果还好。
假设再用这张信用卡每个月消费几百几千元,发卡行就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赚到钱,培养了用户习惯,走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信用卡都有刷满多少笔才免年费的规定,有了最低消费要求,就是强制你做消费。当你完不成这些最低要求时,发卡行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向你收取一笔不菲的年费了。
而且你习惯用某行的信用卡,为了还款方便,也会有开借记卡的需求,变相创造存款。
拿分期买苹果手机来说,客户一般都是中端客户,银行当然愿意牺牲一点手续费的利息,来抓住一批优质的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客户。
像分期白条之类的,是通过免息大面积撒网,然后找到那些愿意分期支付利息的目标用户。
当你还停留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阶段,银行早就在走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路子。
各家银行做信用卡更多的是产品线完善的需要,从客户手里赚不到钱,就从商户手里赚。
像汽车等专项分期,主要是跟商户合作,从商户返点比单纯收你的分期手续费高多了。
免息不是目的,目的是扩大知名度和竞争地区。
在各大网购平台上,你会发现数码产品、家电这些支持分期的多,这些中高端的东西利润空间大,分期付款其实是在鼓励你超前消费。
大部分普通人购买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的现金流压力。但是分期可以有效达到提前销售的目的,先尝后买的分期消费属于刺激消费,只是钱回来的时候周期会长些,银行并没有任何损失。
最差的情况就是赔本赚吆喝,而已。
2.
分期免息,只是为了给你一种心理安慰。
手续费和收利息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玩得一手好文字游戏……
举个例子,假设你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了价值12000元的家电,表面上好像分12期就是每月还1000元,但实际的情况是每日利息(手续费)是2.4元,每期还款金额是1072元,总手续费高达864元。
尽管你欠银行的钱越来越少,手续费却不会因此减少。
到最后一个月,本金上你只欠1000元,可手续费还是72元,全年平均来算,真正年利率大概在13%左右,真心坑!
想知道分期是怎么算的,到底划不划算,可以登陆卡宝宝官网,页面右下方可以看到“信用卡实用工具”——“分期付款”用计算器帮你快速算出。
关于分期手续费相当于多少年利率,有个公式可以计算:
年利率=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 = 单期手续费率*分期数/(分期数+1)*24
现在银行最常见的12期7.2%的手续费来算,相当于7.2/(12+1)*24=13.29%的年利率。
那我提前还款还不行吗?可以,手续费照样给。
而且有一些银行规定是几期就是几期,不允许变通,提前还款还要收你违约金。
在这点上,花呗和白条就比较仁慈,提前还款不需要手续费。
有些银行很坏,总是诱惑你分期付款,背后的野心很明显,银行光靠赚取分期手续费远远不够,名义上让你不着急还,其实是在怂恿你犯错,这样又能在罚息上做贡献。
怎样避免上分期付款的当呢?
一般信用卡账单日和还款日都有一次或几次可更改的机会,你可以根据自己发工资日期调整还款日,这样既能避免资金短缺的情况,还能保证还款的时效性,大可不必分期。
关于什么时候该分期,个人感觉除了买车买房这样的大消费,日常完全没必要去分。
如果你在买东西时纠结要不要分期,可以问问自己利息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京东分期的利息还比较合理,那可以考虑。
其次要看自己是否有还款能力,手内必须有至少两个月月供的钱,不然分期也是饮鸩止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最好理性消费。
现在分期付款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平台都可以分期,靠不靠谱?
社会分期和校园分期有区别,校园分期猫腻多。
很多针对大学生的分期付款网站,要小心以服务费为名的“高利贷”,可以从几方面判断靠不靠谱。
看费率,费率是分期的成本,很多分期平台都不能直观地了解其产品分期费率,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的低门槛、零利息,弱化高违约金、高手续费。
有些分期的商品虚高,缺乏保障,容易买到水货假货,尽量选大平台。
双十一让你剁手,这次八成又是看上你脚了啊!
*小贴士:
分期哪家银行更实惠?分3期,工行优先。分6期,招商、中信。分9期,农行、工商。分12期优先选择四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