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板(什么是创业板和科创板)
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已经诞生。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1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有25家公司市值超过千千亿元,有7家公司市值超过万亿元。这些公司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科创板上市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市值超过1万亿元,分别是中微公司、晶晨股份、安集科技、澜起科技和沃尔德。
一:科创板开板时间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2019年8月8日,第二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2019年8月,为落实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注册制试点改革要求,建立高效的并购重组制度,规范科创公司并购重组行为,证监会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特别规定》。为了能够为投资者通过指数化投资、分享科创板成长红利提供良好的工具,四家基金公司于7月15日率先上报了首批科创50ETF基金产品,当天便获证监会接收材料,并于7月22日获得受理。科创50ETF是以科创50指数为标的、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和申购/赎回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科创板50指数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表征科创板整体走势的指数,科创板50ETF紧密跟踪该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科创板总体表现,具有稀缺性和代表性。[33]相对于直接投资科创板股票,科创板50ETF具有费率较低、参与门槛较低、投资透明、交易便捷等特点,是分享科创板企业高速成长的良好工具。
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在这样的市场定位下,科创板要顺利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打好“创新牌”。
从市场功能看,科创板应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更加深度的融合。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间接融资、短期融资在这方面常常会感觉力有不逮,科技创新离不开长期资本的引领和催化。资本市场对于促进科技和资本的融合、加速创新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中国资本市场在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上,已经有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囿于种种原因,二者的对接还留下了不少“缝隙”。很多发展势头良好的创新企业远赴境外上市,说明这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设立科创板,为有效化解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大可能。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科创板从一开始就要肩负的重要使命。
从市场发展看,科创板应成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监管部门已明确,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这一点非常重要。增量改革可以避免对庞大存量市场的影响,而在一片新天地下“试水”改革举措,快速积累经验,从而助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以最受关注的注册制为例,在市场中已经讨论多年。此次明确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既是呼应市场需求,又有充分法律依据。
几年来,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资本市场和相应的制度建设也为注册制试点创造了相应条件。注册制的试点有严格标准和程序,在受理、审核、注册、发行、交易等各个环节会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上市公司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保护投资者权益。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可以说是为改革开辟了一条创新性的路径。
从市场生态看,科创板应体现出更加包容、平衡的理念。资本市场是融资市场,也是投资市场。科创板通过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化安排,将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与此同时,投资者也是需要被关注的一方。在投资者权益保护上,科创板一方面要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
同时,应通过发行、交易、退市、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让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力争在科创板实现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公司的新老股东利益平衡,并促进现有市场形成良好预期。与投资者携手共成长,科创板定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创业板科创板开户条件
从2019年7月科创板交易以来,科创板收益还是相当不错的,无论是科创板打新(收益很高风险低,目前几乎没有破发),还是科创板交易。普通投资者想要参与科创板投资或者科创板打新必须要开通科创板权限:首先要满足的两个硬性条件即:1.满足2年投资经验2.20天内日均资产大于50万。我可以发你一份详细的开通科创板流程,欢迎咨询
开通科创板权限要满足的条件:1.满足2年投资经验。2.前20天内日均资产大于50万。
你好,开通科创板的个人条件如下:
1.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
2.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3.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应为C4(积极型)及以上;
4.通过科创板业务知识测评。
此外,根据监管要求,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同时未发生以下情形:
1、以投资者申请日为T日,且在T-20日至T-1日期间有一笔大于或等于人民币50万元的资金进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
2、以投资者申请日为T日,在T-60至T-21日期间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日终资产大于或等于人民币50万元的交易日少于5天(含5天)。
满足条件者可申请开通科创板权限。
科创板目前还没真正开通。以后开通了,在任何一间券商都是可以的。但是会根据投资者适当性的原则,对投资者本身设置一定的门槛,例如开户时间、资金规模、风险测评结果等等。
最近往前推2个交易日开始算的最近20个交易日,1 ,日平均资产达到50万以上,含股票市值,现金,基金等,不同账户不能合并计算;2,投资满2年的,
符合这2条的具备申请资格,
带身份证去证券公司签个风险协议即可开通。
开户都是一样的,如果要买创业板就要去银行签风险合同,签了就可以了
三:科创板如何开户
是的。 现在开户的时候一般都是开通了创业板的。 如果没开通,就必须去营业部开通。。 要填写《创业板风险揭示书》,签字,还有一段风险提示的话 要抄写一遍 。四:科创板是什么开头的股票
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假期倏忽间结束,又要面对操蛋的市场了。
上周几个交易日里,大A股其实蛮欢乐祥和的,特别是最后一天,科创板指数捅了一根远古巨阳,来势汹汹。
然后幺蛾子就来了,端午节假期,纳斯达克暴跌,大宗继续暴涨,通胀环境对成长风格显然是不利的。
关于当前通胀处于什么位置,我有一个看法。资产价格对消息不敏感的阶段,往往处于趋势的顶部或者底部,因为基本面变化已经被充分反馈了。当资产价格对于消息过分敏感的时候,往往处于趋势的中间阶段,因为当前双方的博弈日趋白热化。当前油价的暴涨暴跌,基本都是消息驱动,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处于趋势的中段位置。
通胀的复杂性就在于链条特别长,牵一发动全身,趋势一旦滚起来,就不知道会发展向什么方向。通胀旗手牟一凌周末的推文就谈到这个问题:
全球部分资源国看似“偶然”的供给偏紧背后,可能隐含着“必然”:资源国本身可能也依赖于另一个资源国的出口,比如: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作为当前OPEC成员国中最具有增产能力的国家,其小麦消费依赖于进口(主要来自于俄乌);智利、秘鲁2021年采购能源分别占各自进口15.2%、12.6%;澳大利亚在原油方面也有明显缺口(主要是燃油)。大宗商品价格中也隐含了全球支付给资源国人口的薪资,另类的“通胀螺旋”或正在出现。国内当下需求低位,通胀问题短期看起来一片“祥和”,后面可能会转变,海外能源消费需求也即将进入旺季,其实近期矛盾不断。
通胀是当前最大的宏观背景之一,当下的任何投资可能都需要对此要给予一定的认知权重。
岔题了,周末的重要分歧之一还是科创板。科创板上周暴涨的背后,是交易所即将降低科创板交易门槛的传闻,目前的说法是从50万持仓的门槛下降到10万、20万。
对A股市场而言,50万是个非常重要的门槛,迈过50万持仓以上的,算是中产了,投资者比例一下子会骤减,这两年应该好一点了,但依然能够卡主很多人。如果真的把持仓门槛下降了,对于科创板的流动性是巨大利好,涨一波是理所当然的。
但这种东西吧,消息还没正式披露,就有这么多人抢跑,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一方面说明机构赌狗心态严重,另一方面也说明,A股内幕交易治理道阻且长。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周末卖方分析师们在关于科创的问题上分歧很大。
目前到兴业证券的张启尧起了个很唬人的标题《科创突围:科创板2022vs创业板2012》。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列了一堆,我很主观地说,我对张启尧是意见比较大的。
《科创板2022vs创业板2012》研报综述
大概在两年前,科创板处于爆炒腰花的炒流动性阶段,张启尧作为证券行业分析师,居然公然站出来写了一篇《伟大从泡沫中诞生》的研报,让人瞠目结舌。那个时候整个科创板动辄大几百倍市盈率,同样一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估值比在港股贵几倍。张启尧的研报让我这个普通投资者质疑他的研究严肃性,最后科创板泡沫的一地鸡毛大家也看到了。
回过头来就事论事地说,我认为科创板确实也跌了非常多了,科创50前一段时间的最低市盈率已经到了31左右。创业板作为上一波中国成长板块的核心指数,两次历史大底部(2012年、2018年)的估值都是30倍上下。从估值上看,我倾向于认为科创板就算不处于历史绝对底部,也大约应该算是相对比较低的位置了。
但就像一开始说的,当前的大环境其实真的不利于成长风格。也自然有分析师对科创板持不同看法,牟一凌今天的推文就比较直白地写道:
科创板估值分位数不贵了,调整了很多。但是要拿其2012创业板比,就不确定了。抛开后验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不谈,站在2012年看创业板几乎是新赛道,其成分股和公募基金持仓偏好完全不重合,市场有“朦胧美”。现在看来,科创板机构重仓票和主要成分都是过去几年主流赛道的延伸。不排除有一些优质公司机遇,但是这种以一个板块为理由的冲锋,很像2021年初恒生科技发生的事情,短期共识在也能涨,但
牟一凌的这个说法,让我想起这两天流传比较广的姜诚路演资料(这份路演资料还是我朋友整理了发在我们基金销售群的,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弄得全网都是,我一开始都没公开发)。投资于慢变量行业的姜诚在点评如今比较时髦的所谓“新半军(新能车、半导体、军工)”,用词是比较犀利的:军工、半导体历史上劣迹斑斑,新能车已经把预期直接一步打到位了。
还是回到之前讨论的那个话题,目前茅指数和宁组合的估值都只能说合理,并不如何的绝对低估。期待过去几年里大放异彩的板块持续精彩,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科创板的另一重争议就在于,即将面临天量解禁,在这个时间节点,大炒特炒科创板股票,多少有点微妙。一贯看起来研究扎实、老实巴交的张夏,在最新的看多推送里藏了这么一张图,说不尽的蔫坏。
真的,我看研报也将近十年了,从未见过如此虎狼之词:“为重要股东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科创支持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