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体制的核心是_保密工作的核心体质
保密工作体制的核心是“三不”原则。即不泄密、不外传、不公开。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一是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涉密信息;二是不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泄涉密信息;三是不向任何组织和个人出售涉密载体。二是保密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坚决杜绝泄密事件发生。三是要加强保密教育培训,提高保密意识,确保全体干部职工知晓保密法律法规,掌握保密技能,增强保密观念,自觉遵守保密纪律。
一、国家保密法的核心是什么?
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以(保密法)为核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五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二、为何要保密国有国法举例说明?
保密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或社会组织在意识到关系自身利益的事项,如果被他人知识或对社会公开,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某种损害
我国保密工作体制以党管保密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19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三、保密工作主体责任有哪些?
一是进一步认清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保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要切实提高认识,突出要害部门、重点环节和岗位的保密管理;要完善保密组织和保密制度,形成对涉密数据、文件、人员等各类载体的有效管理;要加快涉密网络建设。
三是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加强对涉密人员的教育。
四、什么是保密领导机构?
优质答案1:
国家保密局既是保密委员会办事机构,又是依法主管保密工作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履行保密管理职能,监督、检查《保密法》及其保密法规、规章的实施。
(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省人民 *** 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命令、决定,制定具体落实的措施。
(三)制定和组织实施国家保密工作计划,提出改进和加强保密工作的全局性、政策性建议。
(四)拟定保密法规,经立法机关批准后颁布;制订或会 同有关部门制定保密规章制度;负责保密法规的解释。
(五)指导、协调党、政、军、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保密工作。
优质答案2:
保密办公室是保密领导机构,这是跟部门的相关职责划分有关。 现在在 *** 机关各部门为了加强保密工作和保密意识,专门成立了保密办公室,主要负责整个部门既要文件和机要事件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使整个部门处于保密工作状态。所以保密办公室是保密领导机构。
优质答案3:
我国保密工作组织机构分为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两大类。
领导机构的基本形式是各级党组织的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
中央保密委员会是我国保密工作的最高领导层,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三级党委保密委员会是各地区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上级保密委员会对下级保密委员会的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的职权,但是上下级保密委员会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各级保密委员会都是由本级党委组建,受本级党委直接领导,代表本级党委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进行领导,对本级党委负责。
五、保密什么特点是本质决定的?
优质答案1:
保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保密工作方针: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是中央早在1983年就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保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保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保密工作必须以防范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窃密泄密事件的发生。“积极防范”,强调的是主动、事先的防范,以防止窃密泄密为出发点,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坚固的综合防范体系。“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绝密级国家秘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核心涉密人员、绝密级信息系统等核心秘密的绝对安全。国家秘密信息涉及领域广、数量大,应当根据保密管理对象涉密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合理分配保密资源,把核心秘密作为重点加以保护。当然,突出重点不是只要重点,对非重点可以放任不管或是放松管理,只要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国家秘密,都必须坚持全面管理,实施综合防范。
“依法管理”,就是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国家秘密。将“依法管理”确定为保密工作方针的内容,是新修订保密法的亮点之一,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保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保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有法必依,要求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执法必严,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违法必究,要求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是对原保密法中“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这一表述的修改。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便利各项工作”有时容易被曲解,成为一些机关、单位和人员规避保密规定、不履行保密义务的借口,这次修订将其修改为“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这就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必须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优质答案2:
1、保密封闭性的特点是本质决定的。
2、保密的封闭性是由秘密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秘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让极少数人晓知的事务,如果不加以保守或保护,一旦被外人知晓,就不再是秘密。保密就是对秘密加以封锁,防止泄密。
3、保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保密工作必须以防范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窃密泄密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