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红塔证券吧(红塔证券吧 东方)

红塔证券(601236)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9年,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在全力推动各项主营业务稳步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拓展业务空间,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优化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业务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证券经纪业务:报告期内,在行业整体分化加剧、经纪业务持续转型的背景下,为了能够集中公司优势资源促进业务转型,公司对原经纪业务总部和互联网金融业务部的部门职能和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公司原互联网金融业务部更名为零售与网络金融业务部,原经纪业务总部的营业部管理职能由该部门继续履行,完成调整后,该部门主要负责经纪业务线上客户的服务与开拓,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在互联网平台构建零售客户多元化服务场景,逐步推动公司各类互联网服务、产品运营体系建设,以数据驱动的模式,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客户的精准服务。公司持续推动服务和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建设统一业务和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平台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专业服务。公司通过完善金融产品线,拓展公司投顾产品体系,培育和扩大稳定的理财客户群体,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支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新设5家经纪业务分支机构,进一步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投资者保护工作精神,围绕“民族大团结”的思路,持续开展“云南民族地区投教行”系列活动,同时,积极践行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相关工作。报告期内,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实现收入16,129.02万元,同比增长30.65%。

证券投资业务: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证券投资业务一直秉持稳健的投资风格,严格把控投资风险,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各项业务。权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坚持个股和基金均衡配置,个股方面保持板块的多元化配置,优选业绩确定性强、财务健康、现金流稳定的高安全边际品种,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审慎配置资金,强化仓位管理,严格管理市场风险;同时,加强研究体系建设及基本面研究力度,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率。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方面,严格控制整体仓位和组合久期,严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获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上交所“债券优秀交易商”荣誉称号。衍生品类证券投资方面,尝试开展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主要以中低风险策略为主,投资内容包括ETF、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等。另类投资方面,以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为核心业务,辅以风险较小的量化私募基金及其他非自营清单资产的投资。报告期内,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49,961.44万元,同比增长205.89%。

资产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积极强化资产管理业务的主动管理能力,持续丰富资产管理产品系列,大力拓展固定收益类业务。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实现突破。此外,公司响应政策号召,承诺以自有资金出资20亿元,成立资产管理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2,791.41万元,同比增长236.38%。

投资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且市场竞争加剧,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竞争形势仍然严峻。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坚持“精品投行”战略,在ABS城市供热、含权债(可交换债、可转换债)业务方面成功发行了项目,并且拥有了一批项目储备,形成了局部的竞争优势;在主板和科创板新完成了保荐或者联合主承销的IPO项目;同时,积极以城投债业务为突破口,申报和储备了一批企业债项目。但由于新三板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做市业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值,对投资银行业务收入造成了较大的拖累。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4,359.34万元,同比减少17.94%。

信用交易业务:报告期内,面对加剧的行业竞争,公司信用交易业务加强风险控制,严把合规关,积极落实业务监管规则,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及项目管理,推动业务稳中有进地可持续发展。公司结合监管导向,主动提升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以信用交易业务为抓手,积极发掘机构业务,推动公司其他业务的同步发展;同时,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给予新兴行业、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为11.52亿元,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83.67%;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63.51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270.07%,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0元。报告期内,公司信用交易业务实现收入42,792.66万元,同比减少1.79%。

期货业务:报告期内,红塔期货大力拓展期货业务。期货经纪业务方面,主要以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为主,期货经纪业务收入为期货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以防风险、强管理、稳发展、重服务为核心,以投资、研究、产品、运营四个线条为依托,共计发行2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风险管理业务方面,为了响应“金融服务实体”的号召,结合红塔期货战略发展需要,红塔期货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报告期内业务模式主要为基差贸易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期货业务实现收入15,863.69万元,同比增长206.80%。

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私募投资基金业务主要覆盖股权投资和与股权投资相关的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领域多元化,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大消费、生物医药、物联网等行业。截至报告期末,红证利德共计投资项目12个,其中3个项目已成功退出,部分项目已获得后轮融资。报告期内,公司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实现收入4,531.65万元,同比增长253.49%。

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控风险、调结构、稳规模的工作主线,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把握股市向好带来的权益类基金市场行情以及科创板设立带来的业务机会,积极营销客户,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基金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4,048.27万元,同比增长30.66%。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54.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0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33.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3%。报告期内,公司取得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71.9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116.72%。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19年,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之年,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助力,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得到空前的重视,券商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参与者,市场变革将倒逼券商打破原有商业模式,也将带来转型战略机遇。在分类监管的政策导向下,证券行业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的局面继续延续,马太效应不断强化。大型券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多元的业务体系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得以穿越周期,实现多点开花;中小券商则可以通过专注于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某些特定市场建立起护城河。预计未来证券行业将实现“大而全”、“小而精”券商共存的局面,治理机制和战略定位优秀的券商有望突出重围。

证券行业的“重资产化”趋势仍将持续。根据上市券商数据,近年来证券投资业务、信用交易业务、做市业务等重资产业务的收入贡献持续走高,而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等轻资产业务整体贡献度明显下滑。券商的收入来源也在扩大,委外自营、场外衍生品、期货风险管理等其他业务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参照成熟市场经验,重资产化过程是证券行业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有资本实力的券商在重资产业务上的优势预计将继续扩大。

行业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的理念和技术正成为券商强大的生产力。金融科技将推动证券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智能化运营与数字化运营。中国证券业协会已将信息技术投入列为券商评分之一,表明了政策层面对发展金融科技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头部券商均已将金融科技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中小券商也通过自身发展或与科技企业协作的方式,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未来金融科技的投入与开发能力将成为券商构筑竞争壁垒的又一利器,将加速行业格局进一步分化。

资本市场扩大开放,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2019年外资持股国内券商比例放开,外资进军中国金融业务的速度正在加快,这将倒逼国内证券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借鉴外资券商的在特定业务上的专业优势和成熟经验,从而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扩大开放为A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增量资金,随着外资参与A股程度的加深,其投资行为将逐渐影响A股整体的投资风格和市场生态,对国内券商在自营、投行等领域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券商也在积极的“走出去”,近年来国内券商的海外子公司的业务能力与盈利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境内境外两地的业务协同不断增多,对母公司的利润贡献度在逐步增强。国内券商通过积极对外扩张,将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业务国际化水平,收入来源地的多元化也将降低业绩波动。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定不移地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作为总的发展思路。

公司整体发展目标为:秉承“稳健、创新、多元”的经营理念,践行“责任于心,专业于行”的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手段,以首次公开发行为契机,深化各项优势,在资本投资与中介业务中有效配置和利用资金,集中优势力量,突出重点业务。公司将统筹发展与转型的关系、资本与利润的关系、创新与风控的关系、渠道与产品的关系,不断向风险可控领域拓展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

(三)经营计划

2020年,公司将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深入贯彻既定发展思路,以切实加强大类资产配置、机构客户开发为目标,以加速完善内部协作机制、内部定价机制为动力,以不断深化全面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为保障,抓好资金、人才、机制三大核心要素,积极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努力营造公司全新发展局面。

资金准备方面,公司积极拓宽成熟有效的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借入次级债务、发行收益凭证、发行短期融资券、开展同业拆借等市场手段筹集资金,为积极寻求市场机遇,满足公司业务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建设方面,公司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各类专业团队的引进步伐,切实改善公司的人才结构,迅速适应公司业务发展新局面。在公司内部,将大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并通过深化学习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机制优化方面,公司将重点针对内部协同、内部定价、薪酬绩效、考核激励等领域,动态检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现行各项新机制的运行效果,并持续及时作出调整完善,促进公司业务效率、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从而营造更加良好的内在运转环境。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概述

公司一贯坚持和践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了与自身发展战略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公司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强化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对子公司的垂直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董事会设有4个专门委员会,分别为:发展战略委员会、提名及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通过参会议事决策,在决定公司IPO上市、对外投资、人事关系、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制度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有效提高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第二层:经理层

公司经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主要履行职责为: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管理架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之间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确保其有效落实;对其进行监督,及时分析原因,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风险管理的其他职责。

公司经理层设有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信用业务决策委员会、投资银行业务内核委员会。针对专业委员会,公司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则,保证了各专业委员会能够相互独立,高效运作,专业研判,科学决策。在具体决策中,公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业委员会会议的方式,召集专业委员会成员对需要决策的事项,集体研究论证,独立发表意见,作出专业判断,形成会议决议,及时部署落实。针对流动性风险这一公司法人和集团层面面临的全局性风险,公司总裁办公会议设立了流动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承担流动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决策责任。

公司任命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为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首席风险官不兼任或者分管与其职责相冲突的职务或者部门。公司对首席风险官履职提供充分保障,保障首席风险官能够充分行使履行职责所必要的知情权。首席风险官有权参加或者列席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会议,调阅相关文件资料,获取必要信息。公司保障首席风险官的独立性。公司股东、董事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直接向首席风险官下达指令或者干涉其工作。

第三层:职能部门

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合规法律部、稽核审计部和内核部,专职履行内部控制职能,从不同侧面行使风险管理职责。

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专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合规法律部主要通过合规审核、监督和检查,识别、评估、监控和化解可能发生的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

稽核审计部侧重事后监督,通过现场、非现场等稽核方式,对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实施全面的内部审计。

内核部专门负责履行投资银行类业务相关内核事务职责。

信息技术中心、运营中心、资金财务总部,分别在信息技术安全、客户资金管理和清算、自有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管理和风险防控。总裁办公室负责声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发挥了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第四层:一线业务单元

公司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人是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将风险控制的职能融入一线业务管理之中,承担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任。公司要求各单位设立风险管理岗位,对本单位的业务运作进行监控,并向公司风险管理部进行情况反馈。

在公司新设立的事业部或向事业部制改革的业务管理部门二级架构中设置“风险管理专员”岗位,实行首席风险官委派制,该岗位人员纳入风险管理部编制,日常工作接受任职业务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的双重管理,协助对业务运行中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及全程管理,对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首席风险官报告,履行一线风险管理职责。

3.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与证券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交易规则等的变动,对公司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证券市场影响较大,宏观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动及调整力度与金融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证券行业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政策直接关系到证券公司的经营情况变动,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因不适应或违反法规、政策或监管要求,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行政处罚,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

4.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证券行业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公司已经采取应有的措施来防范合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出现不合规情形的可能性,并可能因此受到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撤销相关业务许可、责令关闭等行政处罚,或者被监管机构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等监管措施。在合规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独立于各项业务的合规管理体系,通过合规审查、合规咨询、合规监测、合规检查、合规培训、合规考核等具体合规管理工作,从事前、事中、事后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并通过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合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公司因市场价格因素(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主要包含主动自营业务持仓、被动包销自营持仓、资产管理业务持仓、新三板做市持仓、参与资金拆借等业务开展所承担的市场风险。

公司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自营证券投资业务持仓证券的价格波动风险,包括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投资业务和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投资业务。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①限额管理。公司审批和下发至投资类业务决策机构二类风险限额,限额指标主要关注交易限额、规模限额、集中度限额、止损限额、标的证券折算率限额等各类市场风险管控要素维度。

②监测报告。公司风险管理部门逐日对市场风险暴露业务的市场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和报告,主要使用VaR、久期、基点价值、未来现金流分析等风险计量指标对公司业务开展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状况进行描述和报告。

6.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指公司针对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自身发生损失的风险;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承担信用风险管理职责的行为,例如公司在资产管理计划中承担管理人职责、或在投资银行类业务中承担持续督导、存续期管理等信用风险管理职能。

公司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非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融资类业务和投资银行债券存续期受托管理等方面。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①限额管理。公司审批和下发至投资类业务决策结构的二类风险限额,限额指标主要关注持仓规模、杠杆限额、止损限额、准入限额、持仓集中度限额、偏离度限额;公司审批和下发至融资类决策机构二类风险限额,限额指标主要关注交易对手、信用等级、信用品种、融资集中度、融资期限等各类信用风险管控要素维度;同时,在风险管理体系之下,结合业务实际,设置严格的准入指标和遴选标准。

②风控指引。公司按照外规监管规定和自律规则,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对公司参与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项目后续管理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指引,确保前述主要信用风险敞口暴露业务风险管理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集中统一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具备一致性和有效性。

③内部评级。公司持续推进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制定统一的内部评级应用场景和应用标准,目前已初步建成包含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内部评级模型和数据、内部评级管理制度和流程为核心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逐步将各类信用风险暴露业务纳入内评体系进行统一管理。

④预期信用风险损失计提。公司已按照新会计准则建立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模型,按照资产类型和资产信用风险状况划分减值阶段,进而计量预期信用风险损失并进行前瞻性调整,合理计提金融工具预期信用风险损失减值准备。

⑤防止传导。公司对融资类业务,特别是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质押证券,持续做好研究和估值工作,对其价格走势的趋势和波动进行逐日盯市,降低市场风险向信用风险传导的可能性。

7.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为控制和防范流动性风险,公司在如下方面持续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是设定流动性最低现金备付限额,保障公司流动性的底线;二是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流动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演练的方式不断检验其实用性;三是建立与股东单位的流动性补足和救助机制;四是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法人透支协议;五是不断加强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计量能力,基于公司战略发展和经营计划,通过现金缺口、压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测算业务可能的流动性需求;六是持续加强日间流动性头寸的管理工作。

8.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于有缺陷或者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含法律风险但不包含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范围包括公司所有业务、活动的操作流程、人员以及系统所涉及的操作风险。

公司所有业务均存在操作风险,公司主要通过重视合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梳理审批流程、强化内控制衡、严肃问责机制、挂钩绩效考核等操作风险管控要素来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公司风险管理部针对较为严重操作风险事件,快速启动操作风险事件调查机制,对相关事件原因和背景、对公司的影响分析、后续整改建议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汇报,防止类似操作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9.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突发事件引起利益相关方或媒体关注和跟踪,导致负面评价和报道,可能对公司形象、声誉、品牌价值等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害的风险。

声誉风险具有普遍性、突发性,且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交叉存在,并不局限于新闻媒体报道、网络舆情动向。

公司持续开展适当而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控建设,建立了声誉风险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10.合规风控和信息技术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合规风控投入合计3,466.39万元,占公司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3.03%;公司信息技术投入合计13,165.61万元(不含合规风控相关系统投入),占公司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11.51%。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以来,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基础: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形成了各层级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管理决策体系;二是公司股东实力雄厚,各股东单位尤其是大股东高度重视公司发展,在提供流动性支持、借入次级债务、鼓励公司转型、加速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公司倾力支持;三是公司经营行为长期规范,资产质量持续良好,业务门类不断健全,网点布局日趋合理,为公司逐步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四是公司持续深化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广大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公司总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了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